所谓权臣,古时已有定分,国家行政之权,属于君权,只有君行政令,才能在下属及朝野生效,而东周以来,礼崩乐坏,王弱臣强,权势之臣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威胁当朝统治者。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权臣基本都是坏人、奸臣的形象,例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严嵩、魏忠贤等;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诸如像伊尹、周公旦等也可被称之为权臣,可
春秋初年的郑国,武姜嫁给了郑武公作为他的妻子。她分别生下了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出生时,庄公先用脚倒身而出,让母亲武姜十分惊恐,于是取名为寤生。因此,武姜对庄公情感复杂,甚至不喜欢他。相比之下,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并多次请求郑武公立他为太子,但是郑武公并未同意。等到庄公继位成为郑国君主时,武姜开始
晋国的前身是周朝的诸侯国唐国。传说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像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君子无戏言。周成王八年,唐国发生叛乱,成王平乱后,把唐国封赐给叔虞,后人称唐叔虞。这就是“桐叶封弟”的典故。叔虞励
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挖隧道见母亲,总算是了结了郑庄公的一桩心病。郑庄公也对颍考叔刮目相看,提拔颍考叔当了大夫。颍考叔自此平步青云,春风得意,走上人生巅峰,成为郑庄公的红人。公元前712年,郑国开始大举讨伐许国。颍考叔作为近臣,自然也要随侍在侧。大军在许国都城之下,摆开架势,就要攻城了。颍考叔却与郑庄公另
春秋时,周室衰微,列国争霸。嵩山周围属郑国,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嵩山脚下。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公元前712年五月,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封地在颍地的一位老将军颍考叔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出路,也决定了他的困境。如果这个人是一国国君,那么他个人的格局,自然就会决定其国家的出路及其困境。因为,格局如同眼界,也来自世界观,决定了他能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乃至他刻意忽视什么。看到的那部分决定了出路,而看不到的盲区却有可能决定他的困境。郑庄公就是这样一个人!鲁庄公十五
颍考叔之死何钊颍考叔这个人,在东周列国纷繁的人物中并不特别显眼。他以“孝子”的身份出场,劝导郑庄公和母亲重见,从此踏上政治舞台。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战,在随后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大显身手:攻打戴国时立下功劳,外交活动也很有成就,在郑庄公主持的争当先锋的比武过程中,更是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
。此文选自《左传》,记录了晋献公向虞国行贿,以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一个历史事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假道伐虢”、“唇亡齿寒”,就是源于此历史事件。经过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们总结提炼,此次事件中运用的计谋与战略也成功地被选进了《三十六计》当中,不可谓不经典。可以说,此事件是我们了解历史,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第一篇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一、齐桓公的国君之路齐桓公在没登顶君王前又叫公子小白,姜姓、名小白。那为什么不叫姜小白呢?因为在春秋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而女子则是称姓不称氏,所以叫公子小白。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公子诸儿,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当齐僖公去世后,王位就有嫡长子公子诸儿继位(齐襄公
郑庄公姬姓,名寤生(前757年一前701年),为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他代表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期间的一个诸侯,也代表了春秋战国诸侯行为模式的一个典范,此人雄才大略富有野心,然而此篇是要介绍关於他的一场战争『共叔段之乱』。郑武公十年(前761年),申侯之女被迎娶成为武公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国,所以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