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成吴王奴仆忍辱负重险被杀头,最终结果如何?
话说在战国时,吴王阖间兴师伐越,越王勾践战败,阖间伤足而死夫差继位。后来越伐吴,越王夫差战败,越王向吴王求和,经商议越王勾践到吴国给吴王夫差俯首称臣为奴。
越王勾践在敌国为奴时,历经艰险辛勤劳作除粪洒扫险被杀头,在十余年间忍辱负重献王妃、卧薪尝胆为夫差“尝便断病”;利用吴王夫差有妇人之仁,没有丈夫之决,吝惜之心的致命弱点,最终能够有机会回国复兴越国,雪耻辱、报国恨,吞并吴国。
古往今来,真正的强者,既有低头的勇气,也有抬头的底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低头退让开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成大事者,能忍所不能。干大事者,忍人所不忍。”的确,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到达常人够不到的顶点。在巅峰时,低头是本能,在低谷中,低头是本事。人生本就跌宕起伏,只有低调忍让,才能为自己留一席之地。人生道路千万条,俯身前行最难走。
有时候,忍是为了全。忍是一种最为绝妙的智慧。把“忍”发挥 到极致的人,是人中的人精。冯梦龙在(智囊》中多次说到“忍”例子,可见,他对"忍”山是非常推崇的。历史上关于任的故事举不胜举,但“忍”作为人性的一种,他是一种最难为的行为,楚王忍大臣调戏爱姬,该大臣在出征战争中能够五战五胜。汉朝太常袁盎能忍从吏私通妻妾关键时候使袁盎逃过一命。
以“忍”来得人心、服天下,可谓大智慧。越王勾践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希望,就要以“忍”顾全为根本,才能求得平和,求得名利,求得进退。而“忍”放低自己的身份,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而是深谋远虑的智慧。
公元前494年春天,越伐吴,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勾践大败吴国。为求得一线生机,越国大夫文种向吴太宰求和,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谏言,接纳吴国和解的请求。在谋臣范蠡的建议下,公元前492年,勾践到吴国给夫差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俯首称臣,把自己的王妃献给夫差。
三年后,夫差动了恻隐之心,准备放勾践回越国。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说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吴王不听谏言。
虞虞妲用清白之身服侍夫差之后,夫差非常的高兴,又勾践人朝来见。勾践脆伏阶前,回答了一些无关疼痒的问题。然后吴王夫差对他身后的范蠡说道“我听说,哲妇不嫁破亡之 家,名贤不仕灭绝治国,如今勾践无道,国已将亡,你们君臣同居一室,皆为奴仆,不也太简陋了吗?我想赦免你,弃越归吴我必重用你,范蠡没答应,这时勾践已泣不成声,场面很让人伤心。
不过我听说”亡国之君不敢语政,败国之将不敢言勇。我在越不忠不信,不能辅越王善为朝政。感谢大王不杀之恩,得以苟延性命。大王的美意,我心领了。”勾践暗暗高兴,夫差却只有轻声叹息。
勾践和范蠡又回到石屋。依旧是天天养马放牧,除粪酒扫如此无所事事。夫差屡次派人去窥探,监视他们到底在做什么。探子回报说这三个人白日里一起外出,辛苦劳作,夜里共居石室,没有一丝的怨恨之色,也不听到他们的叹声。夫差以为勾践真的不再有返乡的心,便放了心,对勾践不加以防范。
有一天。夫差登上姑苏台,极目无望,看见在阖闾墓侧,越和夫人端坐在马粪堆旁,范蠡手持棒槌站在左边,君臣之礼肃然,夫妇尊卑之仪也没少半分。夫差心里称叹,对太宰伯豁道“勾践不过是一个小国的国君,范蠡也不过是一个大夫,在这种绝望的境地,竟不失君臣之礼。我很敬佩他们。”伯豁道:不但可敬,更是可怜啊”夫差道:“太宰所言极是,我有些不忍心看了,倘使他们能改过自新,可以赦免他们吗?”伯豁道“我听说‘无德不复,大王以圣人之心:怜悯孤苦之士。加恩于越。越国又怎么会不回报我们呢?请大王决断。”夫差点头,道"命太史择一吉日,放越王回国。
伍子胥得到吴王要放勾践回国的消息后,急忙入朝见夫差道“以前桀囚汤而不诛,约囚文王而不杀,天道还反,祸转成福,所以桀为成汤所灭,商为周所灭。如今大王既然囚了越王,而不加以珠杀,怕是夏商之祸不远了。“夫差听了伍子胥的话,很快就改变了主意,想要把勾践杀掉。以免他哪天会报复自己。
勾践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出了一头的汗。慌忙告诉范蠡。范蠡道“大王何必害怕,夫差囚大王已快三年了,尚且不加杀害。又怎会在一日内忍心加害你呢?勾践心里这才稍稍安稳了一点,拉着苑蠡的手道“我所以隐忍不死,全是因为有一天能翻身逆袭回到越国”突然有一天,勾践听到吴王夫差病重染了寒疾,一病不起。转眼之间,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勾践整天待在石室里无所事事,听说吴王夫差的病还没有色,勾践和范蠡商议能否利用探病一探虚实。
范蠡说:大王我有一计或许能够侥幸成功,脱身返回越国,大王请求入宫若吴王召见,大王能够便接机求取其粪便而尝之。观察颜色在拜称贺说,夫差的病很快就好了。如果夫差的病真好了,念起大王忠孝之心,就有望回国。勾践一听双目横流道:我随不才也是一国之君,怎能含污忍辱尝人粪便?范蠡道:以前纣王囚西伯,纣王将西伯儿子杀死,西伯忍痛食吞儿子的肉。想要成就大事就不能注重小节。而且吴王夫差有妇人之仁,没有丈夫之决,已经准备放咱们回国了,却又中途变卦,不这样,又怎能再取得夫差的怜 怜惜哪?
当天,勾践便来到太府中求见伯豁,道“为人臣之道,主疾则巨忧。如今我听说大王抱病不愈,真是寝食难安。我请与太太宰入宫探病,申表心意。”伯豁道“你有此心意,实是大王之福 一定会将你的意思转达给大王。伯豁先见了夫差,道明勾践的相念之情。夫差正在病中沉沉昏昏,听勾践有此忠孝之心,就答应了让他来见。
伯豁带领勾践来到内室,夫差挣扎着问道:“勾践,你也是探病问安的吗?”勾践叩头奏道:“我闻听大王玉体失康,如摧肝肺。愿上天保佑大王早日康复。”二人才说了这几句话,夫差便腹中胀痛,忙令使者捧了便盆出恭。这时,勾践道“大王,我在东海之时曾从师名医,观人泄便,能知病情消减加剧之变化。”说完起身,取来便桶用手取拿粪便,跪着尝便断病。
过了一会儿,勾践叩首道“大王,我有好消息,大王病快好了!到己巳目会减轻,到了三月壬申日必定痊愈。”夫差很奇怪的问道:“勾践,你怎么知道的?”勾践道:“我听医师道: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如今我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了春夏的生发之气,这才知道的。”夫差大悦道“勾践真是仁者啊!臣子事君父。又有谁肯尝粪断病?”这时正好太宰伯豁在一旁,夫差便问道:“太宰能这样做吗?”伯豁摇头道:“我虽敬爱大王,却也不能做到这样。”夫差叹道:“不但是太宰,连我的太子也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事啊!”
于是夫差便让勾践从石室中迁出,先在附近找间民民宅居住,并许诺道:“待我病愈。即当遣你回国。很快夫差的病渐渐好转,日期与勾践所言相差无几。夫差因为心里挂念勾践的忠孝,这天便命使者设酒宴款待勾践。伍子胥见夫差这样善待自己的死敌,心中十分生气,不肯入座,拂袖转身出了大殿。伯豁上前对夫差道“大王以仁者之心,赦仁者之过。我听说‘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今日酒宴,仁者宜留,不仁者去。相国是刚勇之夫,他不入座不正是自觉羞愧吗?”夫差笑了称道:“太宰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可以说。勾践的忍耐本领是达到了极点,他对夫差百般顺们 为的是保全自己,日后洗雪耻辱。正是由于这种忍耐的功夫,终于使他以后有机会雪耻辱、报国恨,复兴越国,报了当年的灭国之恨。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故事:并不能只是以“忍来概括,但是作为人性的一种,忍是一种最难为的行为,历史上以“忍”来得人心服天下比比皆是,可谓大智慧。或许是忍成就了他们,或许他们就是一个应该能够“忍“下来的人才。人以顾全为根本,才能求得平和,求得名利,求得进退。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聪明者菩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能屈则屈,能伸则伸。屈于当屈之时是智慧,伸于可伸之机,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仲是生之峰巅。有低谷,有峰巅,一起一伏,犬牙交错,波浪行进,这才构成完满丰富的人生。明智者,以退为进,在”退让”中求发展,而不是拘泥于一个地方和事。气越是能忍。越见刚劲。勇以越养越是浩大。因此说忍有藏蓄之意,养有孕育之义。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苦行僧,脚下是泥泞,肩上是风雨,时而的低头,不是退让,而是生存的智慧。常言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一时海阔天空。只有把自己放得越低,才能越接近成功,才能从成功走向伟大。这种心态,让他们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从而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