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郑庄公,春秋最早的霸主,打脸周王室第一人

时间:2024-12-24 10:41:50

东周初年,周王朝实力大大受损,各个诸侯国蠢蠢欲动,但碍于周朝数百年的威严,一时不敢乱动,直到一个猛人的出现,毫不客气地扇了周天子耳光,这才让诸侯国认识到周王室的虚弱,从此开启了春秋诸侯争霸的帷幕。

这个猛人就是郑庄公。

郑庄公名叫寤生,意思是难产而是生,因此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很不喜欢他,更喜欢小儿子段。武姜甚至劝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废弃寤生,改立段,好在郑武公头脑清醒,没有同意。郑庄公继位后,武姜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展段的实力,并蛊惑段反叛,段才能有限,受母亲蛊惑,还真的有了篡位的想法。但其实一切都在郑庄公的掌握之中。郑庄公故意纵容段,直到在位二十二年的时候,段兴兵叛乱,郑庄公果断出手,短时间便平定叛乱。段仓皇逃到了鄢,郑庄公派兵追赶,击溃段,段被迫逃到了共。此后,他便被人称为共叔段。


共叔段最后老死在共,但他的儿子公孙滑跑到了卫国。卫国打着替共叔段复仇的名义,兴兵讨伐郑国,攻占了廪延。郑庄公自然不能忍,靠着自己是周朝卿士的身份,拉来了周王朝的部队,以及虢国的部队,三军联合攻击卫国,拿下了卫国的南鄙。第二年,郑国再次接着讨伐公孙滑的名义,攻打卫国,这次没什么战果。但是郑国通过这两次战争,逐渐打出了一些声望,郑庄公的野心慢慢遮掩不住。

周桓王继位后,十分反感强势的郑庄公,于是逐渐疏远他,转而重用虢国国君。郑庄公大为不满,当年四月,把周朝地界的麦子给抢着收割走,秋天时,又把稻子给抢走。周桓王愈发反感郑庄公,但怎奈周王室衰微,不能拿郑庄公怎么样。

周王室军事实力不足,不代表其他诸侯没那个能力,郑庄公太过强势,因此周围一群诸侯的忌惮,卫国,宋国都先后与郑国发生了矛盾。郑庄公二十四年,卫国,宋国,陈国,蔡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第一次无功而返。当年秋天,联军再次出兵讨伐,这次连鲁国都想来讨点便宜。联军击败了郑国的一支步兵,抢了郑国的稻禾,算是给周王室一个交待,随后便各自退去。

郑国的报复很快就过来了,第二年,郑国趁着卫国内乱,率军占领了卫国的牧。卫国为了抵挡郑国军队,拉来了燕国反攻郑国。郑国兵分两路,以主力正面对对抗燕军,再以一支偏师绕到燕军后方,两相夹击之下,燕军大败。

同一年,宋国入侵邾国,郑庄公便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再次拉来了周王室部队,加上郑国和邾国,三方联军进攻宋国,一直打到宋国国都附近。宋国向鲁国求救,但鲁国没敢出兵。

宋国也是有仇必报,第二年便反攻郑国,打下了长葛,当时郑国正在攻打陈国,一时没有顾上。郑庄公考虑不能树敌太低,便和宋国议和。双方暂时罢兵。

随后,在齐僖公的倡议下,郑国与卫国和宋国在瓦屋签订协议,正式和解。

和解只是暂时的,郑庄公这么做只是为了缓解外界压力,同时也给自己积蓄力量争取时间。第二年,郑庄公以宋殇公对周天子不敬为名义,攻打宋国,这次旗号打得很响亮,争取到了齐国和鲁国的支持。

宋国实力不弱,也有自己的盟友,比如卫国,蔡国,在郑国军队伐宋返回郑国没多久,宋国和卫国便联合进攻郑国。除此之外,还以攻打戴国的名义诱惑蔡国一起出兵。蔡国相信,出兵入侵戴国,结果宋卫两军却是在攻打郑国。郑国先打弱敌,围攻戴国的蔡军,宋,卫两军只得救援,结果仓促遭遇郑国伏击,三国军队全都战败。随后,郑庄公联合虢国再次讨伐宋国,宋军不敌,被打得大败而逃。


郑国日益强势,郑庄公与周桓王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郑庄公三十七年,周桓王忍受不了郑庄公对自己的欺压,纠集了虢国,陈国,蔡国讨伐郑国。

周桓王亲自坐镇中军,虢国林父统领右军,卫国,蔡国为附属,周工黑肩为左军,陈国为附属。三军气势十足,朝着郑国杀将过来。

面对联军,郑国毫不惊慌,出兵迎击。子元建议先攻打战斗力不强的陈国和蔡国,郑庄公采纳建议,于是命令曼伯统领右军,祭仲足统领左军,郑庄公亲自统领中军。

双方在郑国的繻葛交锋,郑国左右两军抢先攻击陈国,蔡国和卫国这些附属部队,果不其然,这几个国家的部队战斗力太弱,被郑国军队轻松击溃,溃兵乱跑,冲散了周王室其他部队。郑国军队全军压上,联军大败,周桓王还被一箭射中了肩膀。

郑庄公头脑冷静,没有追杀到底,放周桓王离开,当晚还派祭足慰问周桓王和一众大臣。周桓王心里又怒又委屈,却也无可奈何,自此之后,周王室就成了摆设,对诸侯再没了约束力。

而郑庄公就此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成了春秋最早的一个霸主。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被评上五霸,但当时郑国的影响力,是足够称得上霸主二字的。

遗憾的是,郑庄公去世之后,郑国便迅速衰落,之后只能在齐,晋,楚这些豪强之间左右摇摆,当墙头草。之所以如此悲催,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地域限制,郑国地处中原腹地,邻居都是卫国,宋国,晋国,楚国这些列强,根本没有拓展空间。与之相比的是,齐,晋,楚,秦分处在东西南边四个周边地区,强敌不多,拥有极大的扩展空间,因此才得以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