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春秋最后的霸主——越王勾践及越国最后的归宿

时间:2024-10-17 08:05:13


越王勾践的故事国人大多耳熟能详。勾践在位时,忍辱负重,终灭强吴,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被司马迁誉为“贤”。与勾践同时代的众多历史人物人们知道的也很多,如越国重臣范蠡、文种,吴王夫差及其干臣伍子胥、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还有传说中的干将、莫邪,当然还有西施。此外,勾践还留下了“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等诸多典故。

(越王勾践影视图片)

勾践,姒姓,生年不详,越王允常之子。前497年,勾践即越王位。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在檇李中大败吴师。三年(前494年),勾践被吴军败于夫椒,向吴求和,舍身入吴。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计然等人,卧薪尝胆,实行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平粜通商等政策,扩充水师、步兵,交好齐、晋、楚三国,国力逐渐恢复。越王勾践十三年(前484年),助吴伐齐,败齐于艾陵,使吴国放松警惕。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勾践趁机突袭吴都姑苏,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线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破吴都,灭亡吴国,迫使夫差自杀。次年,勾践带兵渡淮,会盟齐、晋等诸侯于徐州,被周天子命为“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会后,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琅琊),废立邾、卫国君,划定邾、鲁疆界并讨伐鲁三桓势力。三十三年(前464年),越王勾践去世,其子鹿郢即位。

(吴王夫差影视图片)

本文重点讲的是越灭吴后的故事。

公元前473年,即越王勾践二十四年,越国攻破吴国都城姑苏,吴王夫差自尽,吴国彻底灭亡。越人攻占姑苏城的围城战,以及战后的屠杀、掠夺和破坏,可以说是异常惨烈的。越人对姑苏城及附近的破坏如此彻底,以至于古吴国的印记几乎被消除。两百年后的战国末年,楚国春申君被封到吴地时,这一区域仍然被称为“吴墟”。

越王勾践的灭吴之战是和联合楚国一齐进行的。战后越楚两国是如何瓜分吴国遗产呢?吴都姑苏就在吴越边境不远处,占领这里后,勾践自然要继续北上,接收吴国更多的遗产。对此,《史记》中的两种记载却不尽相同。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写道:“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仿佛勾践获得了比夫差鼎盛时候更大的霸权,把吴国侵略的宋国、鲁国、泗上小国的土地全部还给了它们,还把“淮上地”送给了帮助自己灭吴的楚国,一副大方而仁义的霸主形象。

《史记·楚世家》对这一阶段的说法却不一样:“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也就是说,越国灭亡吴国之后,无力控制江淮流域,楚国大举东侵,把这些地方几乎都吞并了,随后一直把领土扩张到泗上。按照这个说法,勾践这个霸主的含金量就大大降低了。

《韩非子·说林下》对这段历史也有记载。越国灭吴后,“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可谓元气大伤。为了分到更多吴国遗产,越国做出一副想借楚国的力量继续北进和晋国争霸的态势。楚国却看出越国在虚张声势,抓住时机出兵,在瓜分吴国遗产的行动中吞下了精华的两淮地区大部。盛怒的勾践想和楚国决裂,却尴尬地发现实力不够,所以乖乖地认了。

实际上,在扶植越国灭吴的同时,楚国的东扩脚步一直没停过。公元前479年,楚国灭掉陈国,彻底奠定了自己在淮河流域的优势。此外,史书记载说,越国在发起灭吴之战前一年的公元前476年曾经攻打楚国,《左传》称之为“误吴”,也就是为了掩藏自己灭吴的意图假装攻楚。勾践此时的确没有攻楚的动机,然而《左传》在这里的判断明显错了,至少楚国人并不像左丘明那样,认为这次攻击是越国人和自己联合忽悠吴国的。公元前480年大破吴国后,楚国势力已经到达今日皖南地区,距离越国核心的宁给平原已经近在咫尺。越国此次对楚国的进攻,更可能是边境一些越人部族在楚国压力下的擅自行动。边境越人部落攻击楚国后,楚国毫不留情地予以反击。《左传》载:“夏,楚公子庆、公孙宽追越师,至冥,不及,乃还,秋,楚沈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教。”楚军追击越军未果,在越国边境以南地区长驱直人。今日温州、台州一带的“三夷”和楚国在浙南滨海的“放”地结盟,楚国及其附庸的势力已经贯通了整个浙南。早在吴国灭亡前,楚国已经对越国核心的宁绍平原从西、南两个方向构成了威胁。

越王勾践灭吴后,赫然发现自己面临的局面极为不利。虽然灭亡了吴国,但是吴国最后的顽强抵抗也让越国损失惨重,以姑苏城为核心的苏南地区经济大幅衰退,越国战后所得甚少。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和吴国死磕的机会,楚国不但完成了对自己的战略包围,还夺取了灭吴之战中最有价值的战利品—淮上地,加上之前吞并的陈国等地,现在楚国隐然已经有夺取整个东南之势。

至此,楚昭王和他留下的辅臣们完成了楚国复仇大业。到公元前447年,最后一个仇敌蔡国的残余势力也被楚国彻底吞并。更重要的是,在最难的灭吴问题上,楚国有效地利用了越国,无论是借道还是最后的死磕,勾践都更像是一个“工具人”,楚国却在战后的土地分配中得到了最大的好处。

(楚昭王影视图片)

勾践作为一代雄主,自然不甘心屈服于如此恶劣的局面。他选择沿用吴王夫差的北进政策。越国早期的核心地盘宁绍平原位置太靠南,苏南地区在被战争破坏后又暂时无法作为基地,勾践干脆向北迁都到北边滨海的琅琊。除了迁都之外,勾践还赐死了被做为楚国代理人、在越国影响甚大的大夫文种,范蠡等一批来自楚国的重臣也被迫逃离越国或遭到清洗。

值得注意的是,越国第一次占领姑苏城时有近五万士兵,而此时勾践能带到琅琊的只有八千人。除了曾经助战的楚军离开外,许多百越部落也脱离了勾践的控制。对他们来说,勾践只是他们反吴的盟主,现在吴国已经灭亡,他们没必要继续跟着勾践去千里之外送命。勾践北迁时的力量比起他灭吴后已经大为削弱,北迁后的越国对于发迹之地宁绍平原的控制力也逐步丧失了。

楚国占领了淮河中上游大部分土地,宋、鲁等国也收复了吴国占领过的地盘,勾践和他的后人北上后经营的空间很小。随着齐国在田氏上台后实力上升,越国在北方的经略更是日渐困难,并且发生了多次宫廷政变。内讧之下,越国变得更加虚弱,又被迫把首都迁回到苏南平原的吴国故地。越国早期位于宁绍平原的核心领土,已经脱离了北迁的越王国,由勾践的其他后裔统治着。

(汉武帝影视图片)

越国如此残破分裂,以致楚国吞灭之简直不值一提,甚至连越国灭亡时间都有两种相差了一代人的不同说法,这足以说明越国灭亡前其国家地位的无足轻重。不过,恰恰因为越国的组织极为粗糙、低效,部落化程度还很高,在越国嫡系被楚国灭亡后,勾践的许多南方支系后代能够幸存下来。这些支系和被辐射的百越部族一起继续统治东南沿海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才被统一到中央王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