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中秋佳节宴耆英,洛阳耆英会为后世树典范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文彦博牵头,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60 岁以上的老同志富弼、司马光等 13 人,组成“洛阳耆英会”。此后,耆英会定期聚餐,以年龄为序,轮流做东。
又是中秋佳节时,宴会按会约例行。耆英们围坐一起,杯盏交错,开怀畅饮,纵情唱和。时有老顽童舒袖昂头赋诗一首,引来一片唱和声;又见耆老摇摇晃晃勾肩搭背相私语,引来一阵唏嘘声;更见耆老抱头搂颈仰天笑,引得全场笑哈哈。
中秋相聚,耆英们倍加高兴,其乐融融!宴会仍以宴饮唱和为主要内容。然而,团圆中秋佳节,别具一番风味。
参加者13人,依其年龄顺序,他们是:
韩国公富弼,年七十九;潞国公文彦博,年七十七;尚书司封郎致仕席汝言,年七十七;
朝议大夫致仕王尚恭,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致仕赵丙,年七十五;秘书监致仕上柱国刘几,年七十五;卫州防御使致仕冯行己,年七十五;大中大夫充天章阁侍制提举崇福寺楚建中,年七十三;司农少卿致仕王慎言,年七十二;
宣徽南院使检校太尉判大名府王拱辰,年七十一;大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张问,年七十;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提举崇福宫张焘,年七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司马光,年六十四。
尽管只是老友聚会,但大家毕竟都是当朝叱咤风云的人物,凡事不能草草。于是,文彦博安排司马光撰写《会约》,给聚会定规矩。《会约》一共八条,
大致意思是:
一、聚餐中只论年龄长幼,不论职务高低;
二、要求餐具简朴,不得讲排场;
三、请客时,主菜不得超过5种,至于佐酒的果脯、肉酱之类,总数不得超过20碟;
四、座次按年龄排,酒壶按顺序递,酒倒多倒少、饮多饮少自便,东道主不得劝酒,宾客也无须勉强,量大尽兴,量少随意;
五、酒倘未喝完,桌上菜肴却已一扫而光,可补充一些菜羹;
六、为节约纸张,只用一张通知单,主人派人逐家传递,客人能否出席,签注即可;
七、聚餐之日,客人要按时出席,不等不催;
八、上述规定,违反一条,即罚酒一大杯。
宋朝耆老聚会,如此有章有条,且倡导节约精神,浓聚老友深情,实乃典范之举。这都有赖盟主文彦博。
文彦博 1006年生, 1097 年逝世,终年 91 岁高寿。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为宋朝元老重臣。
文彦博不仅出将入相 50 年,官场竞风流,而且为人处事堪称典范,实乃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