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郑庄公作为周王卿士,有什么权力?会去洛阳上班吗?

时间:2024-12-24 10:12:03

鲁桓公五年,东周以来,发生的最具有颠覆性的事件,就是周桓王姬林剥夺了郑庄公的执政权力!其实,这种情况从周平王晚年就已经开始,为此一度还发生周、郑交质的信任危机。尤其周平王死后,在郑国作人质的王子狐在奔丧的路上竟然死掉了,这促使周、郑关系进一步下滑。周桓王姬林继位以后,对郑庄公的不信任与日俱增,一直琢磨着剥夺郑庄公在周王室的执政卿士之职。鲁隐公六年,京师饥荒,鲁国倡议,各国输粮救灾,郑庄公亲临洛阳朝见周桓王,没想到周桓王根本不理郑庄公。郑庄公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双方关系越发冷淡。到鲁桓公八年,周桓王终于将卿士一职交给虢公忌父,而郑庄公则贬为左卿士,其实靠边站了。

郑庄公

郑庄公成为左卿士后,又过了八年,也就是鲁桓公五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不知周桓王有了什么样的底气,竟把郑庄公左卿士的虚衔也收回去了!估计周桓王感觉自己已经腰杆很硬,能够与郑庄公一博了。周桓王多少年的积怨,终于爆发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从周桓王的角度看,也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周桓王做的这事一点水平也没有!执政权力已经交给虢公忌父,只剩下左卿士虚衔的郑庄公不但不妨碍周桓王,还有益于周王室。尤其在郑庄公做了左卿士以来的八年里,王室但有差遣,郑国总是能做就做,没有二话。郑国对周王室来说,既有同宗之谊,又有拱卫之能,搞好关系,对于衰落的周王室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可惜,年轻气盛的周桓王,单凭一点狭隘的私愤,就置王室大义于不顾!

闲言休叙,言归正传。我们看看周桓王处心积虑夺回的卿士一职究竟权力有多大?对郑庄公有意义吗?

按照《周礼﹒天官冢宰》中叙官一文中有言:“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所谓叙官就是编制管理的概览。这里我们看到,治官之属中明确写道,设太宰一职,由卿出任。太宰是岗位名称,卿则是岗位职级。从郑武公到郑庄公,东周初年,周王室的卿一直就是这父子二人担任,可见郑国在东周初年的地位和作用。

卿士在周王室的行政官职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太宰。太宰的职责,按照《周礼》原文,概括起来就是“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即第一是制订和执行周王室的典章制度,其次是辅佐周天子治理邦国。具体而言,其职责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从这段职责描述看,太宰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位置,咋看起来比后世的宰相权力还要大。

其实,进入东周后,周王室的这些权力早就被自己掏空了,也被诸侯架空了。其一,王畿大幅度缩小,王畿内的采邑非常有限,无政可行。而周边大国林立,周室形同小国,力量非常有限。其二,诸侯行政自成体系,王令不出成周,像宋国这样的诸侯,已经不承认周王统领天下的合法性了。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卿士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对于郑庄公来说,作为卿士,可以打着天子名义对外用兵,并可以比较方便的兼并弱小,除此之外,也就只有责任了。但对于周桓王来说,郑庄公作为卿士,只图扩张郑国,不顾周王室的复兴大业,内心气愤、郁闷也是可以理解的。

剧照

所以,乱世之下,周、郑分手,早晚难免!对于周桓王来说,想用卿士一职的封赏,找个能专心致志,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辅佐周王室的大臣,这也是情有可原。但对于郑庄公来说,周平王姬宜臼本来是一个落难王子,若不是郑国、晋国的全力扶持,早就抛死沟壑了,还哪里来的周王室!郑庄公想,不要妄想我整天围着周天子转,如果不是我郑国南征北战,在中原地区打出一片天下,洛阳哪里会有朝夕之安!

郑庄公是肯定不会整天守着周天子转的!也就是说,郑庄公不会在洛阳办公。为什么这么说?道理也简单,周、郑交质一事就足以说明,郑庄公如果去洛阳,一定是根据具体需要去朝见,朝见一定是带领大批人马前往,安全是第一位的。相反,如果郑庄公在洛阳日常办公,还用得着让自己的儿子公子忽去作人质,自己不就是人质吗。当然,《左传》也明确记载,郑庄公来洛阳是不多见的,只有鲁隐公六年和八年,郑庄公去过洛阳,前者是为了第一次朝见周桓王,后者是为了会同齐僖公去见周桓王。

作为卿士,郑庄公不在洛阳辅佐周天子,这是有道理的。其一,天下大乱,郑国最安全,也最需要郑庄公!其二,新郑距洛阳不远,遥控最方便。其三,周室弱小,无政可行。其四,周王室艰难之下,需求太多,无法满足,太近则难处。这当然都是从郑国的角度来看问题,也都是实际情况,对于郑庄公,确实很难做到平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