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是不是被晋文公杀死的?
清明时节,听有人聊起介之推,又说起这个逻辑上说不太通顺的故事。小时候读到晋文公与介之推的故事时就很不理解,介之推是追随晋文公多年的老臣,晋文公本就觉得对他很有亏欠而请他出山,怎么可能采用防火烧山这么馊的主意呢?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样做大概率会致介之推于死地,大火一烧起来,就算介之推想下山都很难下山了。
很多年后细想,介之推之死很可能就是晋文公故意为之的。
重耳回到晋国即位前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介之推等人一直追随左右。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伙人找不到东西吃,饿的咕咕叫,介之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可谓君臣患难一心,同甘共苦。多年的颠沛流离之后,重耳终于重回晋国继承君位。追随他逃亡的众人大多都获得了封赏,而偏偏漏掉了介之推。之后介之推隐居深山,晋文公请他出山,要对他封赏,他却不愿出山,怎么也请不出,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逼他下山,结果可想而知,介之推“抱木而燔死”,抱着棵大树被烧死了。
这是我们知道的介之推和晋文公的故事,介之推追随主公,忠心耿耿,又淡泊名利,最终因为一场意外而死。然后这个故事全部的真相是这样的吗?
首先,晋文公一开始为什么没有封赏介之推?就是简单的忘了介之推吗?史书记载“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没有讨封赏,晋文公也没有给他封赏。对于一个追随多年曾经把自己的肉给他吃的老臣,晋文公能忘记封赏吗?肯定是不可能的。晋文公没有封赏他,就是认为他不应该封赏。
我们看介之推所有的史料记载,除了他割肉给重耳吃这件事之外,并没有看到他对于重耳的政治活动有什么功劳,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政治能力。重耳要封赏的是他认为有功劳,有价值的,对他进一步称霸天下有帮助的人。所以可以推断,重耳也认为介之推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他对于晋文公的称霸并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并适合封赏。
另外割肉献君这件事并不可取,他可能一开始感动了重耳。但是后来重耳冷静下来之后,难免会怀疑介之推这件事的动机。特别是他们同时代的齐国还有一个“易牙蒸子”的事,易牙曾经杀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被齐桓公认为忠心,却被管仲一眼看穿。管仲评价易牙等人,“一个人狠毒到连自己的儿子都说杀就杀,对君王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重耳君臣在齐国避难多年,齐桓公死后易牙等人发动政变,在齐都混战的时候,他们还都在。现在刚过去不过几年时间,重耳对易牙应该还记忆犹新。类比介之推,“一个人可以狠毒到割自己的肉给别人吃,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吗”?
然后,介之推真的是清高避世吗?很明显不是,他是在晋文公封赏功臣后躲进深山隐居的,很明显是对晋文公封赏不公表示不满,怎么能认为是清高呢。明显是闹脾气,而且是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让晋文公很难看。晋文公最后肯定是迫于舆论压力,非要想办法请介之推出山不可,但是怎么也请他不出。这个时候,晋文公的脸面在百姓的舆论里已经是更加难看了。
这件事怎么收场?最终晋文公一怒之下下令烧山,已经不仅仅是请他出来这么简单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致你于死地了。你若能活着出来也很好,以后就乖乖听话,别让主公难看。你若不能活着出来,那就更好了,一死百了。
这样想未免残酷了些,但是是合乎逻辑的事实真相。当然,也有史家认为,介子推最终隐居而死,隐居之后的晋文公请他出山,放火烧山,最后抱树而死等等都是后世传说演绎。或许那才是真正的事实,介之推是正常死亡,根本没有枉死,更没有与寒衣清明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