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食节”它有一项独特的节俗就是禁烟火、吃冷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种习俗?要研究寒食节,这一问题就无法回避,但在老百姓中,两千年来,流传最广的说法依然是介子推说,即为了纪念介子推火焚绵山才禁烟火、吃冷食,并由此形成寒食节。到了近代,一些历史学者和民俗学者对
介子推是春秋之际晋文公重耳为公子之时的属臣。公元前655 年,晋国内乱,重耳出逃,流亡他国,介子推随从重耳度过了 19 个春秋,历尽颠沛流离、艰辛危困。一次,重耳在亡途流中粮尽食绝,饥饿难忍,介子推毅然从自己大腿上割肉一块,给重耳充饥,真可谓是一位忠心耿耿、以身报主的良臣。然而,重耳回国继位后大封有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名臣,是中华文化忠义精神的一个缩影。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忠臣,留下了很多经典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割股奉君”“割股充饥”“辞官不言禄”“功成身退”等。介子推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其墓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介公祠之上一圆形山丘。对于介子推
六十二岁的晋文公重耳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曾经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之久,介子推就是在这漫长的逃亡生涯中,一直紧随重耳左右并辅佐他的忠臣之一。晋文公逃亡初期境遇惨不忍睹。先是被其父晋献公派人追杀,随后又面临亲兄弟晋惠公派人暗杀的危险。在艰苦的逃亡路上,重耳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卫国境内,重耳饿的实在受
狐偃,出身晋国公族,大夫狐突之子,公子重耳的舅舅,晋文公的五友之一,是未来成就了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从小开始就悉心培养重耳,再到被迫流亡时的不离不弃,甚至毅然牺牲自己的父亲只为了辅佐重耳,狐偃是如何助力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呢?一、朝夕相处,骊姬之乱“晋初治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晋国毗邻戎人,在西周前期
春秋三杰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介子推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
文 介子推的历史及现实意义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世尊称为介子,进入诸子百家的行列。介子推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较少,因为他长期跟随晋国公子重耳转战于各诸侯国长达一十九年,周朝《春秋》对重耳逃亡都不多记载,其手下人等情况记载更少。现仅存于《左传》有重耳君臣的部分零星资料。介子推生年不详,卒年按晋文公重耳登
说起春秋战国中的“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0多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春秋时期有五霸,关于哪五霸,说法有七八个。其《史记》之说,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在这几个人中,齐桓公被称为五霸之首。01.何为首?笔者细读《史记》,一是齐恒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
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要禁烟火,只吃冷食。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贤臣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臣,在公子重耳(晋文公)身边效力。晋国内乱,公子重耳被迫出走,介子推不畏艰难,始终跟随公子重耳;一次路过卫国的时候,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被人追击,慌不择路,逃到
中国历史人物之十—介子推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为人清廉贤明,忠君爱国,割股奉君,忠孝两全,被得后世歌颂。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有四个儿子,太子申生、公子夷吾、公子重耳,以及和宠妃骊姬所生的奚齐。不过晋献公昏庸无道,色令智昏,宠幸骊姬,骊姬得势后,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陷害太子申生自尽而亡。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