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盛年风光无限 晚年惨淡唏嘘
说起春秋战国中的“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0多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春秋时期有五霸,关于哪五霸,说法有七八个。
其《史记》之说,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在这几个人中,齐桓公被称为五霸之首。
01.
何为首?笔者细读《史记》,一是齐恒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其次是对齐国施行政治、经济改革,对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当时影响最大。
齐桓公最出风头的,当属他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并因此收获的政治成果。
当时,周王室衰微,但大大小小的诸候国有上百个,这些诸候国对周室并不尊重,唯独齐国聚集中原的诸侯会盟,而齐桓公宣扬周王室的盛德,所以诸侯都来参加会盟。
有一年,周襄王弟弟和戎族、翟族合谋侵袭周,齐桓公派管仲替周王室平定了戎乱。
齐桓公意识到,要想称霸中原,就必须打出维护周天子威信和地位的招牌,才能号召和联合诸候。
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其他诸侯国不敢擅自发动战争,最后不得不和齐国订盟讲和。齐桓公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上,他的威信由此大增。
02.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葵丘会盟有些什么内容呢?比如:规定不可里壅塞水源;不能阻碍各地粮食流通;不可改换嫡子;不可随便杀死大夫;要尊贤育才;不让士世袭官职;同盟国都要言归于好等。
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此类会盟,齐桓公曾先后召集过九次,史称“九合诸侯”。
不同于通常的战争之盟,葵丘会盟主旨在于和平修好,让各国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因此在历史上是比较著名的大事件。
03.
但谁也没料到,这样一位呼风唤雨的中原霸主,暮年却栽在继承人的问题上。
齐桓公妻妾众多,生有十多个儿子。桓公和管仲将孝公昭托付给宋襄公,立为太子。可后来,他又要立无诡为太子。
有一年,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去世,去世前请桓公要远离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最宠爱的臣子,可桓公就是不听,反而更加宠爱他们。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倒在床,他的五位公子都要求继位。
桓公病重期间,他宠爱的臣子没有一个来看望他,反而指使手下砌墙,将桓公与外界隔离。就这样,又病又饿桓公离世。
可等齐桓公一去世,他的五位公子就相互攻打,争抢王位,以致于没有人敢替桓公收敛尸身入棺。桓公尸身停在床上六十七天之久,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门外去了。直到无诡即位,才收敛桓公,发出讣告。
04.
这事还远没完。接下来齐国陷入没完没了的国君争夺战:在桓公生前的十多个儿子中,后来继位为君的有五个——无诡即位三个月就被国人所杀,没有谥号。接着继位的是孝公,接着是昭公,再接着是懿公,再接着是惠公......
《史记》太史公曰:
“......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把司马迁这段评价翻译成白话:
齐国由于开国的太公(姜尚)那般圣明,才奠定了立国的传统;接着又经过桓公的盛世,推行德政,才能会合诸侯、签订盟约而称霸于世,不也是理当如此的吗?说来这也正是泱泱大国的风范啊!
笔者也叹息:
一代枭雄齐桓公晚年不思进取,没有年轻时的锐气和进取心,亲小人、远贤臣,为他晚年的悲惨结局埋下祸端。
但其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在当时,甚至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不仅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