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从县令做到宰相,关心社稷,多次劝谏皇帝。他反对新法,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01、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好学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在藏书阁担任皇
北宋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历史课本里提到过两个人,一个是王安石,一个是司马光。王安石大家对这两个人并不陌生,王安石除了大家熟知的变法之外,还有他的诗词,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践继位。吴国乘丧伐越。越出兵抵御,战于槜李(今浙江绍兴县)。吴军大败,吴王阖庐伤指,在回师途中死去。阖庐生前听从子胥的意见,以儿子夫差接位。夫差决心报仇,使人站在宫门,每当他出入,就喊:夫差,你忘了越国杀了你父亲吗?夫差就回答:不敢忘,三年一定报仇!刚到第三个年头,夫差
要真正了解伍子胥动人故事的来龙去脉,还是到了成人以后才逐渐清晰。伍子胥名叫伍员,是春秋时代楚国贵族,世代都在朝中为官;他的父亲名叫伍奢,哥哥叫做伍尚;当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担任楚平王的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一起辅佐太子建的是太子少傅费无忌。费无忌是一个卑鄙小人,对太子建并不忠
伍子胥被夫差所杀,其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伯嚭。另一方面也说明,伍子胥有时也识人不明,是个糊涂蛋!名将伍子胥自尽的宝剑,名叫“属镂”,是一把吴国名剑。伍子胥本为楚国大臣,因为父兄被杀而投奔吴国,协助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成就了吴国的春秋五霸大业。但是这样一位忠诚能干的大臣,却被吴王夫差
我从伍子胥身上发现历史其实是有生命的,偶尔也会调剂一下。伍子胥除了留下一段个人的传奇,其余的什么也没有改变。吴国在他的影响下,在历史上翻了一个浪花,然后就随着滚滚长江向东流去。这种在“术”上面下功夫的人,对整个历史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其个人经历,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个人凭借个人的努力,居然
韩琦墓标志碑于是,这位在地下沉睡了930年的大宋宰相,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离开了被称为“丰安茔”的韩氏祖茔,迁入国家特为他新辟的韩琦陵园,这个“县保”单位终于享受到了“国保”待遇。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文物部门对韩琦家族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大型拜殿遗址1处,宋代砖、石室墓9座,
古人为何要劝人“戒色”?读懂北宋名臣韩琦的故事,您就明白了韩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别急,先来看看他的简历:韩琦,男,1008年出生,1027年进士及第(也就是说他19岁那年便考中了进士,19岁中进士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大文豪苏东坡也不过20岁进士及第,这哥们竟然比他还要早一年
范仲淹与韩琦:分手的“战友”一、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治今陕西彬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有传。范仲淹本传记,仲淹两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市长山镇)人朱文翰,范仲淹改从其姓,取名“朱说”。仲淹少年时有志向
他是北宋时期首屈一指的权臣,又是一位地位显赫的文人。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与高尚人格影响当世,还以文学创作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时代变迁,抒发一位政治家的胸襟与抱负,他便是宋代宰辅名臣韩琦。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体会其诗歌的独特之处,相信你会有所感触。韩琦的文学地位具有特殊性,曾亲自参与欧阳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