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祭仲其人鲁桓公十一年,祭仲之名第一次登上《春秋》记载。“九月,宋人执郑祭仲”。与此同时,也记载了郑国国君更迭的两次重大事件,即“突归于郑”和“郑忽出奔卫”。以上记载说明,祭仲作为郑国卿士,被宋庄公扣留,在宋国威胁下,由祭仲安排,将郑国太子忽从郑国国君大位上赶走,并代之以人在宋国并被宋国看好的公子
上回说道,郑伯胜周桓王后,回到国中犒赏诸将。唯有祝聃没有得到庄王封赏,祝聃心中愤愤不平,乃至后背生疮而死。庄公怜其心,命厚葬之。史记载周桓王十九年夏,庄公患病,召祭足到床前商议后事,想立二儿子子突嗣位,乃征询祭足的议见。祭足对庄公说道:“世子忽,久居储位,且屡见大功,国人信服。若主公执意废长立幼,臣
郑庄公被誉为春秋小霸,但因为他对于弟弟共叔段的镇压和对周天子的对抗,使得他的名声饱受争议。毛主席就说过郑庄公很厉害,很懂得斗争策略。我深以为然,只不过,个人再厉害也要受时势的局限,郑庄公就是个例子。郑国国君一直都是周王室的卿大夫,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郑庄公在位时,周天子就提拔了虢国的君主虢公为另一个
古人攻城荣海生大家都知道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三人因贪功而殒命。在更早的春秋时期,也有因争功而双双身亡的故事。郑庄公时,国力强盛,因为护卫周天子有功,成为周朝的上卿。郑庄公还常常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令其他诸侯。郑庄公的强势,自然离不开军事的支撑。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颍考叔,一个叫公孙子都。颍考叔是帮助
郑庄公《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春秋时,郑武公娶武姜为妻,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因庄公是倒着生出的,所以取名“寤生”。武姜厌恶庄公,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就屡次向武公提出请求,但武公就是不许。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继承了君位。在武姜的请求下,庄公给了共叔段很好的封地。共叔段有异心,想把郑庄公打败,自己做国
春秋时,伴随着一个个霸主的,一定是一个个重臣,有时也称为权臣,可见其地位。今天介绍的这位,可以称得上春秋中较早的重臣——祭仲。他的名字,有意思,祭字音为zhài第四声,仲,那肯定大家知道的,就是排行老二。下面我梳理一下这个哥们的过人之处。时间要足够长在战乱的年代,想牛,至少你要有命活着,要不然也只是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圣洁、最无私的爱。母爱呵护子女给家庭带来温馨。不过,太过溺爱孩子的母爱,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危害,甚至造成毁灭。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因太过溺爱孩子反而变成害孩子的母亲,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春秋时期的一位母亲——武姜。武姜,姓姜,申国国君之女。公元前761年,嫁给郑武公为妻,因郑
世子寤生登上国君君位,他就是郑庄公。他重用郑武公时期的官员,同时敬请祭足为大夫。在当时,各诸侯国国君之下一般设卿、大夫、士三级官员。请祭足为大夫,是郑庄公的一项英明决策,在以后的日子里,祭足为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念及郑庄公祖父郑桓公、父亲郑武公保卫周王室的功劳,周平王下诏,郑庄公仍袭郑武公在周朝的卿
祭足,有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不过他却是春秋“小霸王”—郑庄公的头号军师,更是郑国的二号人物。祭足不像管仲那么有名气,才能也比不过他,甚至祭足所辅佐的郑国也不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但他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权臣呢? 因为他实在太精明了。祭足在家里排行老二,因此也叫祭仲。祭足这个名字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好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中秋节贾家一家人在一起赏月,因为待着无聊,就决定击鼓传花讲故事。传到了贾赦,也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就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故事。贾赦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母亲生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这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 针灸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