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足为什么被称为春秋第一位权臣?
祭足,有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不过他却是春秋“小霸王”—郑庄公的头号军师,更是郑国的二号人物。
祭足不像管仲那么有名气,才能也比不过他,甚至祭足所辅佐的郑国也不是春秋时期的大国。
但他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权臣呢? 因为他实在太精明了。
祭足在家里排行老二,因此也叫祭仲。
祭足这个名字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好好伺候脚”,再加上祭足特别喜欢洗脚,如果当今洗脚行业还没有找到祖师爷的话,不如就拜祭足做开山鼻祖算了。
与祭足有关的最早记载是在郑庄公把京封予自己的弟弟共叔段。祭足劝阻,认为封邑过大,容易使共叔段养成实力发动叛乱。
这话说得确实没错,共叔段最后果然造反了,说明祭足有先见之明 ,深懂人性。
不过郑庄公也不是盖的,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的亲弟弟给干掉了。
后来在郑庄公的治理下,郑国的实力日益强盛,俗话说得好,有底气了,胆子也大了。
所以郑庄公除了是郑国的国君之外,在周王室也担任了职务,叫王室卿士,所谓卿士,可以理解为王室的首席执政官。
但是呢,郑庄公却总是不来周朝上班,这就相当于挂个头衔,却还能领高工资。这让周天子很不爽,于是直接炒了郑庄公。
这样一下让郑庄公很没面子,就请教祭足“这周恒王,好歹我还是他长辈,竟然一点面子也不给我,好歹我还是他长辈,如何让我找回场子?”
祭足微微一笑:“这个好办,现在周朝势力薄弱,又是麦熟季节,不如割点麦子回去充当粮食也不吃亏,还能打周朝的脸,如何?”
郑庄公说干就干,连夜割完麦子就跑路,这事情后来让周恒王知道了,差点没直接气死。不过打也打不过,只好忍气吞声了。
可想而知,祭足对于气人报复方面也是有一定天赋的。
后来祭足更是叫郑庄公打着天子的旗号,去讨伐和联盟其他国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可想而知,曹操估计是学的郑庄公的套路。
在郑庄公临死前,想立二儿子公子突为国君,打算废长立嫡,于是找来祭足商量。
对这样的想法,祭足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废长立庶是取乱之道,况且姬忽已经当了多年世子,一直为国人信服,如果毫无理由地废掉他,一定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老奸巨猾的郑庄公想了又想,最终为了郑国的安定团结,听从了祭足的建议,就立了姬忽为君主,也是后来的郑昭公。
为了保住公子突的命,郑庄公机智地将公子突打发到外家宋国去养老。
从这一点上看,在郑庄公末期,祭足已经有了左右国君决策的影响力。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祭足一心扶持的姬忽军事、相貌都不差,但是在政治上确实玩不过其他人。
郑庄公有四个儿子,姬忽、姬突、姬亹、姬婴,除了老四稍微老实一点,其他两个哪个是省油的灯。
有一次,北戎攻打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军打败了北戎,救援了齐国。
齐僖公很高兴,打算准备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辞谢说:“我们是小国,不配跟齐国攀亲。”
当时祭足与太子忽在一起,劝太子忽答应娶亲,说:“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太子没有大国的援助将不得继立,三位公子都有可能作国君。
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曰:“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可惜,当时太子忽没听从祭足的建议,也为之后的事情埋下的祸根,由此可见祭足的未卜先知。
不过即使再精明的人,也有失足的时候。
当宋庄公得知祭仲拥立郑昭公后,就派人引诱祭仲来到后抓起来,威胁说:“如果不拥立公子突,就杀死你。”同时让公子突,立下字据,借以索取财物。
当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祭仲只好答应宋国的要求,并与宋国订立盟约,让公子突回国即位。
当然祭足还是有良心的,提前给郑昭公写了一封信,信里讲明了当下的局势,委婉地劝解说:赶紧溜吧,宋国要搞你,不过你放心好了,有机会我还会把你接回来的。
郑昭公明白已经祭仲已经靠不住了,只能大哭一场,按照祭仲的安排,跑到卫国避难去了。
公元前699年,老二姬突顺利上位,人称郑厉公。
因为郑厉公跟宋国订下的盟约太丧权辱国了,就连割地赔偿都签了,所以祭仲手握大权死不撒手,大事小事都自己做主,闹得郑厉公非常不爽。
于是郑厉公勾结大臣雍纠,雍纠还是祭足的女婿,打算杀死祭仲。祭足是何等精明的人,很快得到消息,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雍纠,还把尸体摆在郊外池塘边示众。
其目的自然是杀鸡给猴看,言下之意是:这就是得罪我祭某人的下场,就算是女婿也不行。
郑厉公骂了一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二话不说也和他哥哥一样,跑路了。公元前697年,祭仲亲自从卫国把郑昭公迎了回来。
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左传·桓公十五年》
郑昭公当太子时,憎恨卿士高渠弥,本来郑昭公继位后,祭足建议杀了高渠弥,以免以后有麻烦。
可这个郑昭公脑子一根筋,硬是想要以德服人,结果高渠弥陪同郑昭公外出打猎时,趁机在野外射杀郑昭公。
郑昭公死后,祭足不敢迎接回郑厉公复位,所以改立郑昭公之弟公子亹为君,史称郑子亹。
渠弥与昭公出猎,射杀昭公於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是为子亹也,无谥号—《史记》
本来祭足以为可以安心的辅佐,重建当年郑庄公当年的威风,可这个郑君也不让人省心。
当时齐襄公在卫国召开诸侯盟会,郑子亹准备让祭仲、高渠弥跟随一同前往。
由于郑子亹年少时,曾经和齐襄公发生过争斗,因此双方结下怨仇。祭仲认为郑子亹和齐襄公有仇,郑子亹此去恐怕会遭不测,于是劝说郑子亹取消行程。
郑子亹就是不听,执意要去,祭足只好装病不去,心想:“得 了,又去送人头了,别带上我,我年纪大了,想安享晚年。”
当天,郑子亹与齐襄公会面,没有向之前的事道歉。齐襄公一怒之下,就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将高渠弥五马分尸。
所以永远不要得罪一个记仇的人,因为他会想尽办法报复你。
祭足没办法,于是到陈国迎接郑子亹的弟弟公子婴回国即位,史称郑子婴。在子亹被杀后,人们普遍赞扬称疾不行的祭足有先见之明。这次大家都知道祭足是如此的智虑过人。
祭仲深受郑庄公的信任,从政半个多世纪,先后辅佐郑国五位国君。
到了在郑庄公死后,直接成为可以废立国君的权臣,更重要的是,在郑国内斗中,祭足竟然笑到了最后,郑庄公的四个儿子都死了二个,但祭足最后却无疾而终,可谓精明过头了。
虽然春秋时期,齐、鲁、晋、宋等各国都出现了一批“权臣”,但从时间顺序看,祭足绝对是春秋“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