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伍子胥—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时间:2025-02-18 01:17:40

风吹草动、千金小姐、同病相怜、天罗地网、倒行逆施、同仇敌忾、一夜白头……

以上典故的出处均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伍子胥有关。


围绕这些典故给大家展现一个爱恨分明的伍子胥,出生于春秋末期楚国的士大夫家庭,祖上曾辅佐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完成霸业(就是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父亲伍奢是楚平王时期的太子太傅(这个楚平王宠信奸佞、强娶准儿媳,大大的昏君)

这样的家境在那个乱悠悠的年代可谓是真正的豪门,吃喝不愁、锦衣玉食,可伍子胥并未沉迷,反而相当博学,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抓捕了伍奢,召其两子进宫预备一起诛杀。

伍奢的两个儿子倒也绝顶聪明看的出来楚王的心思,但是两人性格不同,老大伍尚重德行,仁孝慈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依然选择进宫去救自己的父亲,老二伍子胥则更理性,兄弟俩索性分工,老大进宫赴死,以保忠孝,老二则逃离楚国,为其报仇。


就这样伍子胥逃离楚国,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报仇的信念中,逃离楚国的过程中,伍子胥一路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者草动的声音都会被吓到,这就是成语风吹草动的出处,好在伍子胥得到了众多同情伍家的忠勇之士的帮助,楚国的韶关防守严密,过韶关的过程中伍子胥得到了东皋公的帮助,东皋公为助其过关,一连几天奔波在外没有任何消息,难道是去告密了嘛,无助的伍子胥思绪万千,整夜未眠,自己的头发一夜之间白如雪,靠着一头白发顺利通过韶关。


就这样他来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雄霸一方,振兴吴国、大败楚国,昏庸的楚平王即便死去,也难逃掘墓鞭尸的下场,伍子胥一鞭鞭的鞭尸发泄着多年心中积攒的悲愤,却也给后世留下了侮辱死人,违背天理的骂名,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有仇报仇的性格,多年后招致离间,吴王夫差逼其自刎,一代谋略大师就此结束了其坎坷的一生。

以现在的眼光去评价那个时期的人,很难用好或者坏去概括,有人说他有仇就不顾国家大业,此乃奸臣,鞭尸楚王可见其心理阴暗,但是其也辅佐吴王成就霸业、修筑姑苏城、兴修水利、死谏身死,也算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