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才华横溢,竟被好友痛骂倒行逆施,他为何要掘墓鞭尸?
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能人志士,春秋战国时代更是涌现了大量的英雄豪杰。
其中伍子胥的故事,后世却是多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忍辱负重,大仇得报的真英雄。
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是倒行逆施,残暴无度的恶人。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一个历史人物,在人们口中产生了如此大差距?

这几乎和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脱不开关系,也正是这个原因,伍子胥也痛失了自己至交好友。
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更是奉献了名场面“你我刎颈之交啊”。

一切都要从伍子胥的少年时期说起,当时伍子胥的家境美满,上有父亲做朝廷命官,家境殷实,前有兄长照顾家庭,遮风挡雨。
这也让伍子胥从小是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直爽的性格,也结交了不少好友。
在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朋友之后,伍子胥的性格变得十分刚烈,却也多了一份忍辱负重的品质。
很快,伍子胥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也使得这位肆意明亮的少年,一下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伍子胥的父亲,本是楚国的太子之师,身居高位,但难免会牵扯到朝堂党争之中。
当时,费无忌设法污蔑了太子,伍奢也难免被牵连其中,在此期间,伍奢多次直言进谏,但都没有成效,楚平王也把他抓入了大牢。
为了斩草除根,楚平王便以伍奢的生命为要挟,强迫伍子胥和他哥哥伍尚进宫面圣。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伍奢在知道这个计划之后,就猜到,伍子胥一定不会来。
事实却是如此,伍子胥持剑面对前来宣旨的使臣,在哥哥的劝慰之下,逃离了楚国。
伍子胥一家除他之外,近乎500人,没有一人生还,全都死在了楚国的铡刀之下。

伍子胥开始了一路逃亡,先是前往宋国躲避,但没多久宋国就遭遇了内乱,转而前往郑国。
在郑国,伍子胥遇到了父亲之前的学生,也就是楚国的前太子,二人密谋想要推翻郑定公,但事情很快便败露了。
前太子被杀,伍子胥又一次踏上了逃亡之路,这次伍子胥直奔吴国而去。

在逃亡途中,伍子胥遇到了至交好友,孙武,二人准备在吴国大干一场。
很快,吴王阖闾上位,伍子胥终于等到了报仇的契机,和孙武一起协助吴国对楚国发动了战争。

很快战争取得了胜利,但伍子胥因为没有抓住现任的楚王,十分恼怒。
一气之下,便挖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拖出其尸体,抽打了数百鞭才肯罢休。

之后孙武因为此事和伍子胥产生了争执,并痛骂伍子胥的行为是在倒行逆施,二人最终闹得不欢而散,昔日的情谊也走向了末路。
这几乎就是伍子胥充满悲情的一生,其中掘墓鞭尸的事迹,也遭到了无数人诟病。
虽然是史书中记载的,但仍有不少人对事件的真实性存疑,毕竟在古代,挖坟掘墓之事,太过匪夷所思。

其实无论伍子胥掘墓鞭尸的事情是真是假,都不影响他在中国历史中的传奇地位。
即便是真的,当面对全家500人被杀的血仇,伍子胥这样的发泄方式,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