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勾践是哪个朝代 勾践是春秋时期的人物

时间:2024-10-18 09:48:20

勾践是哪个朝代,我们知道的勾践是越王允常的儿子,在允常去世后,由勾践继位,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的君主。最让世人敬佩的就是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吴国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故事也至今流传。勾践在打败了吴国后,成了春秋时最后一个霸主。想对勾践有更深入的了解吗?跟着小编一起来吧。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灭亡之后,代表着西周结束。诸侯拥立另一个太子为王,叫周平王,他为了避免战乱,往东边迁移,被称为了东周。东周从前公元77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前221年,共有五六百年历史。这五六百年又分割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有两百九十五年,从周平王迁往东边开始到周敬王战国前夕公元前476年为止。战国时期是指春秋后的七国争战,直到被秦国统一灭亡。相传春秋是鲁国孔子所著,他以年月时间为顺序记录了那一时期发生的事,因为与客观历史基本相符,因此我们都把那时期简称为春秋。春秋也就是那时期春夏秋冬发生的所有事记录。

网络配图

东周开始到秦国统一,是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到诸侯争战,向封建制度过度的时期。周平王仍是一个奴隶制度君王,但从他开始,君主威望渐渐衰退,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开始自立称国,并且彼此争战,扩大势力范围,而东周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之时的风云变化,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这期间各国为了强大自己的实力都争相进行改革。任何有才能有胆识的人,无论是平民布衣还是书生文人都可以发挥他们的才能得到重要。吴越都属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越王勾践就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人物。勾践也是通过苦心经营国力,最后消灭吴国成为春秋霸王之一。

后代有传他属于五代十国的吴越之争,这实在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虽然春秋和五代十国颇为类似,都是战争和混乱,但一个是公元前几百年一个是公元后几百年,两个时代相差上千年,而且五代十国里的吴越并非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争战。勾践明显是公元前春秋时期的越国君主。

趣历史官方微信号:qulilshi_v5

勾践成为霸主的原因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子。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长达32年,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勾践即位时,邻国吴国的国君是阖闾。

由于其父允常不肯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又支持阖闾弟夫概自立,两家结下了怨仇。阖闾趁越国有丧事之机,兴兵讨越。在槜李之战中,越军射死了吴王,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夫差继位后,发誓要报越国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中,勾践一败涂地,被困在会稽山。

打了败仗的勾践听取了臣下文种、范蠡的意见,答应卑辞向吴国求和,等待时机以再图大业。文种通过吴臣伯喜否说服吴王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在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他们小心地侍候著吴王,百依百顺,忍饥挨冻,毫无怨言。整整三年,吴王终于相信他们已臣服了,决定放他们回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迁都会稽,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他尊贤礼士,敬老恤贫,以百姓为念。为了牢记亡国之痛、石室之辱,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意志,他撤下锦绣被,铺上柴草祷,餐钦时先尝一口悬在床头的苦胆,给后人留下了卧薪尝胆的成语。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减缓刑罚,轻徭薄赋,博取了军民的爱戴之心。他令国中男女入山采葛,赶织黄丝细布献给吴王,表示自己的忠顺,用来麻痹对方。这一招十分有效,吴王增加了越国的封地,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

勾践君臣同心努力,发愤图强,国势蒸蒸日上,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但考感到吴国实力犹存,匀践答应了伯喜否的求和之请。公元前475年,越军攻打姑苏城,围了二年以后,最终攻下了这座城,夫差逃至姑苏山。历史惊人地重演了,这一次品尝胜利滋味的是越王勾践。他没有接受吴国的投降,夫差自杀,越国吞并了吴国。勾践成为春秋末年政坛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中,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耐力最终获胜,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典故,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然而关于越王勾践是否真的曾经卧薪尝胆,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从来没有卧薪尝胆,有的说他"卧薪"而没有"尝胆"。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积怨深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打越国,却反被越国打败,阖闾死于败逃途中。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为父报仇,他重用伍子胥和伯噽,大规模操练兵马,经过两三年的精心准备,夫差亲率人马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军迎敌,结果大败,勾践带领所剩的五千兵马逃到了会稽,还是被吴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越王只得派文种去和吴国议和,议和的结果是勾践夫妇必须到吴国为仆,越王勾践虽贵为君主,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忍受屈辱,答应了吴王的要求。公元前492年,勾践把国家交给文种和一些大臣治理,自己带着妻子和范蠡来到吴国作奴仆。

夫差为了羞辱他,就派他住在阖闾坟墓旁边的一个小石屋里,勾践每天守坟、喂马、除粪、打扫,把这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没有丝毫的怨言,也没有丝毫的怠慢。勾践三年来的忍辱负重,终于换取了夫差的信任,夫差认定勾践已是真心臣服,于是放心放他们回国,这一放,却给了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

回国后的勾践,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甘居人下的勾践了,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几年来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这一天。据说为了激励自己,他晚上坚持睡在柴草上,还在屋顶上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吃饭,都要先尝尝苦胆的苦味,以警示自己。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和不懈努力,他最终战胜了吴国,这也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典故"卧薪尝胆"的来历。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勾践究竟有没有通过"卧薪"和"尝胆"两种手段来激励自己呢?

《左传》和《国语》是现存最早的记载吴越争霸和勾践事迹的历史典籍,而且距当时的历史较近,其中记载的史实也较为可信,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在这两本史籍中,都没有讲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这不能不让人生疑。

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这么一段话:"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司马迁的话是非常明确的,勾践确实有"尝胆"的行为。但"卧薪"呢?司马迁笔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卧薪"呢?司马迁并没有给出更为详细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