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逃亡19年,回国后重赏追随他的5个贤人,1人却被活活烧死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在秦国重兵护送下,流亡在外19年,颠沛流离的晋国公子重耳终于返回晋国,登上国君之位,史称晋文公。
重耳当年从晋国逃跑的时候,有5人誓死追随他,流亡过程中或是为他出谋划策,或是保卫他的安全,被称为5贤士。文公成为国君后,又是如何对待这5位忠心耿耿的贤士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三材赵衰、狐偃、贾佗
人和人的能力是有高下之分的,虽然都被称为贤士,但这5个人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赵衰、狐偃、贾佗,另一类就是其他两人。赵衰、狐偃和贾佗三人在重耳流亡过程中得到过各国国君的称赞,称他们“卿材三人”“三材”。
赵衰和晋文公的关系特殊。重耳逃亡的第一站是狄国。狄国国君把叔隗和季隗两姐妹分别嫁给了重耳和赵衰。这样重耳和赵衰就互称姐夫、妹夫。重耳成为国君后,感念赵衰功绩卓著,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于是两人又成了翁婿。如此一来,关系更进一步。
赵衰原本是赵氏的旁支,本来没有资格继承赵氏主位,后来被文公打破嫡长子继承制的限制,扶持成了主脉,把原本的主家取而代之,成为一氏之主。文公二年(前635),文公把周王室分封的地区“原”封给了赵衰,让他成为原大夫。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建立五军,任命赵衰领新上军。后来,又升为上军佐。
按照文公时候的军制,全军分为上、中、下、新上、新下五军,中军地位最高,其次是上军、新上军、下军、新下军,每军都设将、佐各一人,将、佐都为卿。
由于晋国实行军政合一,所以这个时候的赵衰是除了晋文公以外,晋国权力最大的十个人之一,且位列第四。
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天然地就受到文公的信任,在外逃亡的时候更是备受器重。《史记》说“昔我文公……有先大夫子馀(赵衰)、子犯(狐偃)以为腹心”。狐偃不仅给流亡过程中的重耳出谋划策,同时还肩负着督促他的责任。
重耳在齐国流亡五年后,沉迷于安定的生活,并不想返回晋国,再次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狐偃和赵衰合谋,在重耳妻子的帮助下,将重耳灌醉,瞒天过海,把重耳推上了回国的马车。
可以说,没有狐偃,重耳说不定真就在齐国待到老,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文公霸业。
文公登位后,以狐偃为相。狐偃向文公提出“纳襄王(东周周襄王)”的建议,使得文公出兵勤王,平定王子带之乱,最终得到周天子的赏赐,不仅扩展了疆域,同时大大提高了晋国在诸侯中的威望,为文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文公四年(前633),文公建立上、中、下三军,狐偃被任命为上军将,但他却推辞,把这一职位让给了自己的哥哥狐毛,自己退一步成为上军佐,成为晋国权势第四人。
贾佗在晋文公时期任职则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在晋灵公时期则担任太师的职位。
先轸、魏武子
先轸因为食邑在原,所以又叫原轸。他多谋善战,晋文公登位后,力劝文公救援宋国,讨伐楚国。文公立三军,先轸因为“多谋”被任命为下军佐。先轸没有辜负晋文公期望,谋划攻取了卫国的五鹿城。
后来,中军将郤彀因病去世,先轸被越级提拔为中军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元帅。随后,先轸接连指挥晋国军队取得了晋楚城濮之战、晋秦崤之战的胜利,为晋国称霸立下了汗马功劳。
魏武子是毕万的小儿子,毕万因为追随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征战霍、耿、魏三国立下功劳,被封给了魏地,同时被提拔成了大夫。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魏武子和赵衰一样是没有资格继承魏氏的爵位和封地的。
但是魏武子忠心追随重耳,一起同甘共苦,所以重耳成为国君后,和对待赵衰一样,为魏武子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的限制,令魏武子承袭魏氏封赐,还把他提拔成了大夫,治地为魏。
文公四年,又任命他为自己的车右。车右是春秋时期作战的时候,和主将同车,战在战车右厢,手执戈盾护卫主将的武士。凡是车右,必须是勇猛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猛士,战斗力彪悍。晋文公任魏武子为车右,就是信任和器重他。
介子推
赵衰、狐偃、贾佗、先轸和魏武子的事迹在《史记▪晋世家》有所加载,但是对于五贤士的身份其实史学界还存在争议,同样在《史记▪晋世家》还记载另外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就是介子推。
介子推也是重耳逃亡时的追随者。在重耳逃亡卫国的时候,太过饥饿昏了过去,介子推就割下了自己的大腿肉,熬成肉汤给重耳吃,把他救了回来。重耳醒来后,十分感动。然而等到他回国封赏众人的时候,介子推悄悄地离开,回家侍奉老母亲去了。
文公几次下命令征召他当官,介子推却带着老母亲隐居到了绵山。文公带着众多大臣前来寻找,几次三番都没找到。为了把介子推逼出来,就听了大臣的建议,放火烧山,烧三留一,结果介子推却始终不下山,最终和老母亲一起被活活烧死在一棵树下。
文公悲痛至极,于是下令以后这一天全国禁火禁烟,吃寒食,以此来纪念介子推。最终成了流传2000多年的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