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晋文公险遭逆党残杀,幸得忠臣救驾,论功封赏却又遗漏功勋元老

时间:2025-01-03 10:21:57



但仍有一股势力趁新君立足未稳,大开杀戒,另立新主。吕、卻集团就是这股反叛势力的代表。

吕省、卻芮是公子夷吾一党,他们帮夷吾从梁国归晋即位为晋惠公。

晋惠公死后,又拥立太子圉为晋怀公。

在这两朝中,他们是国君的左膀右臂,恩宠有加,是重耳复国的重要敌手。

他们虽然在郇城盟誓拥重耳为君,但见重耳即位后,平安无事,举动不测,疑心日重,感觉大祸就要临头,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他们阴谋率众造反,抢先一步,焚烧公宫然后杀死重耳。

主意即定以后他们便通知宦者勃鞮商量,商量如何实施。

勃鞮应招而来,吕、卻告诉他焚宫的事,勃鞮欣然领命,约定二月晦日聚齐人马,半夜一齐动手,焚宫杀人。

勃鞮虽当面应承,心中却不以为然。


他想,过去奉献公之命,去伐蒲城,奉惠公之命,去刺重耳,这是桀犬吠尧,各为其主。

今日晋怀公已死,重耳即位,晋国才刚刚安定下来,就干这大逆不道的事,莫说重耳由天人帮助,未必成事。纵然杀了重耳,他手下的英雄豪杰也不会轻易将我放过。不如私下将此事告诉重耳,将功补过,可收一箭双雕的效果,这是最好的计策。

想到自己是戴罪之人,不便直接去见主公,便深夜去见狐偃。

勃鞮说:“我有机密的事要告诉主公,事关国人性命,必须当面陈述才是。”

狐偃见勃鞮情绪紧张,又神秘兮兮的样子,知道事关重大,便引见文公重耳,重耳不愿见。

狐偃说:“勃鞮夜里能来,说明情况十万火急,不可拒之门外,要广纳忠言才对。”

晋文公便派近侍传话斥责勃鞮说:“寡人多次遭刺,险些丧于毒手,今有何面目前来见寡人,赶快逃走吧,迟了非让你受皮肉之苦不可。"

勃鞮大笑说:“勃鞮原来是一个小臣,那时,只知有献公、惠公,怎会知道君有今日呢?过去管仲为公子纤射击恒公致伤,但桓公不计前嫌,仍然重用他,于是称霸天下。主公不见臣,对臣来说,没有任何损失。我如果逃走,君主不知险情,大祸可要临头了。"

狐偃对文公说:“勃鞮来必有大事相告,君还是见见好。”

晋文公便召见勃鞮入宫。

勃鞮进宫,先施一礼,口称前来“贺喜”

文公说:“何喜之有?”


勃鞮说:“得到勃鞮,君位才能稳固,灾祸才可免去,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晋文公听懂了十分奇怪,勃鞮便将吕、却集团如何暗中勾结他阴谋焚烧王宫,杀死重耳的事一五一十陈述了一遍,文公惊愕万分。

勃鞮说:“主公不如趁黑夜与狐偃微服出城,往秦国去,要求穆公速速派兵平息叛乱。臣请留下,为诛杀二贼作内应,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晋文公原想,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不料经勃鞮这么一说,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必须马上行动,逃出苦海。

于是便对勃鞮说:“就依你说的办,我们走后,你要当心,配合有功.定有重赏。”

勃鞮叩首后辞出宫门。

晋文公与狐偃依计假托有病,执灯从后门登车出城而去,直至秦国。

晋国人只知道晋文公染病不起,吕、卻二人听说晋文公病在深宫,暗自欢喜,真是天助我也啊!

那天晚上,吕、卻集团手执兵器火种,分头四散埋伏,吕大夫守前门,卻大夫守后门。


约莫三更时分,便从宫门放起火来,火助风势,来势凶猛。

宫人自睡梦中惊醒,乱作一团。

吕省仗剑直入寝宫,不见文公踪影。

这时,勃鞮报告并给吕省出主意说:“狐偃、赵衰、栾枝、魏等率兵前来救火,立刻就到。

你不如天明之前赶快逃脱,趁乱出城,打听主公确切信息,再杀他不迟。”

吕、卻这时心乱如麻,全没了主意,只好率其党羽,杀出宫门,屯兵郊外,想奔他国。

正不知所向,勃鞮献计说:“我看去投秦君,迎公子雍回国,取而代之。”

吕省说:“秦君与我有王城之盟,我们投奔他没错。”

勃鞮说:“如果允许,我就与你们一同前往。”

吕省答应了勃鞮的要求。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勃鞮到达了黄河岸边,渡过河去,见了公孙枝,说出真情,公孙枝说:“只有诱杀他们,才能正国法。”

于是书信一封,托勃鞮去请吕、卻。

吕、卻得信,更是深信不疑,便随公孙枝等人同往。

秦穆公扶晋文公到围屏后边,静候吕、卻入瓮。


吕、卻随平豹进了王城,与秦王见了礼,礼毕后吕、卻便谈起了重耳不得人心被诛杀、迎立公子雍为新君之事。

秦穆公说:“公子雍知道此事,已静候你们多时了。”

吕、卻齐声说:“赶快让我们见面吧!”

秦王说:“新君赶快出来吧!”

只见围屏后走出一位贵人!

吕、卻睁眼一看,这哪里是公子雍,分明是晋文公重耳,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恨不得地面裂开一条缝,跳进去自尽算了。

只见吕、卻二人跪在地上,直喊:“该死,小臣该死!”叩头不已。

晋文公怒而训斥到:“逆贼,寡人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使得你们非造反不成。如果不是勃鞮告发,寡人早已成为刀下冤鬼,烧成灰烬了。”

吕省、卻芮一听此言,才知道勃鞮将他们出卖了。

晋文公即刻命令武士将二贼拿下,令勃鞮将吕、卻斩首示众,并将捷报立即派人告于国人。

就这样,一场有组织的反叛阴谋以失败而告终。

晋国从此拉开了中兴的序幕。

吕省、卻芮集团叛乱被粉碎后,国内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晋文公便趁机论功行赏。

标准有三等:①导引他行仁义,布德施惠者为一等;②辅佐他远行、终成大事者为二等;③拼死效力、立有汗马功劳者为三等。

随他流亡在外供使役的下人也受到奖赏。

晋文公赐白璧五双给狐偃说:“过黄河你赠我白璧一双,现在拿这个来报答你。”


念及狐突冤死,又命人在晋阳马鞍山为他建起一座庙宇,并将这座山改名为狐突山。

封赏完毕以后,令人出布告说:“如有遗漏下功劳未封赏者,请来报知。”

诏令即出,被遗漏的功臣介子推手下人解张愤愤不平,便速速到郇王村推开介子推的门,报告诏令的消息。

介子推的母亲对儿子说:“我儿跟随主公十九年,割股救君,劳苦功高,主公即有令出,我儿何不自己去讨封赏,弄个一官半职,不比这种地强吗?”

介子推说:“重耳贤德,做为晋国国君,当之无愧。但是诸位臣子争权夺利,居功自傲,对这种行为,儿以为是耻辱。我宁可在家种地,也不与他们为伍。”

母亲见儿子主意已定,便不再劝解。

当下,母子商定,星夜奔走绵山,在深山野谷中度过后半生。

解张知道这事后,便写了一封信告诉晋文公。

看到这封信,晋文公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呢?过去寡人过卫国时缺食充饥,子推割股为汤,令寡人填饱肚子。今天大封功臣,竟把子推给漏掉了,这都是寡人的过错啊!”

所以即刻派人到郇王老家召见子推。闻知子推已去绵山,于是拜解张为下大夫和先导,驾车亲往绵山,寻访子推。


到了绵山,只见峰峦叠叠,松柏苍苍,流水潺潺,白云片片,不见子推身影。

问左右农夫,回答说:“就在这山中,不知藏在什么地方。”

晋文公命车队停在山下,派人上山寻找。

几天过去了也不见子推踪迹。

文公对解张说:“听说子推是个孝子,假如放火烧林,奈不住,他必然背上母亲下山,我们岂不见子推了吗?”

根据晋文公的命令,军士们从三面放火,留出一条生路。大火熊熊烧了三天才熄灭。

子推最终也不见出来。

后来,军士们上山搜索,在一棵枯柳树下,见母子相抱而死。

军士们只好就近埋葬了介子推母子。

晋文公见到这个场景,不禁潸然泪下。当即决定在介子推惨死的地方,立祠祭祀。

环山之田,均为祠田,改绵山为介山。


为纪念介子推抱母焚死的日子,晋文公下令全国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吃冷食,并将这天定为“寒食节”,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