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清明寒食分不清 一文说清介子推

时间:2024-10-13 09:38:40


精神贯通古今长存天地就是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古人祭祀崇拜的对象,主要分成三部分,我们简单说,第一就是天神,像日、月、风、雨、雷、电都是我们祭祀的对象;还有地祇,就是地神,如河流、大山,一些名山大川都是古人崇拜的偶像。除了天和地,中间就是人。有一些人他们有非常高的德行,非常大的历史贡献,也作为我们后代崇拜的偶像,被作为祭祀的对象来看待。因为他们的特殊贡献,或者是杰出的才能,或者是伟大的德行感召着我们后人,向他们学习。所以说除了天神、地神,还有人神。三才者,天地人。

神者,申也,神最初就是汉字“申”,其精神能贯通古今,长存天地,让后人永远缅怀的。在这么多的人神中,有一位非常特殊。这个人,叫介子推,也叫介之推,这个人是春秋时候的人,比孔子可能还要早。

介子推画像

介子推是晋国人,晋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大国。在春秋诸侯国中,比较大的除了齐国,就是晋国了。晋国说起来比较远,周武王伐纣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周成王年幼登基做天子。封他的弟弟叔虞到唐这个地方,这个古唐国在今天的山西,唐叔虞的儿子改称晋国。晋国的王位,经过12代传到了晋献公。

晋献公有四个儿子:老大申生,老二是重耳,老三夷吾,老四是奚齐。奚齐是晋献公和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骊姬所生的。他想把王位传给奚齐,那么就把太子申生废掉了,后来他自杀了。争夺王位造成了晋国的内乱。其中有一个公子重耳为了避免祸乱,被迫流亡,远走他乡。到了外国,他先后从晋国到齐国,到卫国,到秦国和楚国,可以说流浪了19年,也算是周游整个列国了。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终于复国,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晋文公。

重耳排行老二,继承王位本没有他的份,他手下有一帮人跟着他一起流亡,忠于他的主公。其中就有一个人叫介之推。那在这19年的流亡过程中,可以说是饱含艰辛,颠沛流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一次,他们到了卫国遇到了抢劫的,把他们的所有的东西都抢走了,没有饭吃了。重耳饿得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这个时候介子推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肉汤,重耳就把肉汤喝了之后,身体就恢复了。后来才知道这个肉汤也不是飞禽,也不是走兽,而是实在没有可吃的了,介子推就把他大腿长的一块肉忍痛割下来,供给他的主公。

大家不要站在今天的角度感觉匪夷所思,或者是太不人道了。那个时候的人非常讲究道义,这辈子跟定这个主人,就一辈子为他效劳。不管遇到好的时候,遇到赖的时候,他们都是没有对重耳有任何的一句怨言,或者是离弃。更没有想到说卖主求荣,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儿的。

他们就是这样就往前走,到了各个国家,有的是吃闭门羹,有的比较热情招待。最后在秦穆公的护送帮助下,终于结束了晋国的内乱,重耳返国,继承了他的王位。

晋文公在即将回国的路上,过黄河的时候,其中有个大臣,叫狐偃,也称舅犯,他是晋文公的舅舅。在陪着重耳一路流亡,帮助纠正重耳很多错误,晋文公回去要坐王位,怕重耳将来再报复他,舅犯想要退休,以退为进,其实就是让重耳表态,登上王位是既往不咎还是说报复处罚。舅犯他们还没回到晋国的,就开始搞权谋,就想为以后铺路。

跟他一起同行的介子推,看着他们这帮人争权夺利,争功邀赏,介子推特别愤慨,非常看不惯。介子推就说:晋献公的儿子现在能活下来的只有重耳,上天没有把晋国灭绝,是老天的功劳,并不是我们这些人之力让他回国当国君的。你们都是贪天之功,我可以不做这样的事儿,和你们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介子推矢口不谈以前自己的贡献,包括以前割股奉君,都绝口不提。

绵山

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回到家里和老母亲想找一个地方归隐起来,在当地有一个绵山非常有风水,绵山海拔比较高,植被特别茂密,有山有水,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隐居场所,他就背着老母亲到此隐居起来,等到晋文公想起以前跟随他一起吃苦的这些受难大臣,要给他们论功行赏。独漏了一个人,就是介子推。

其实介子推早就不把这个看在眼里了,视富贵如浮云,他已经隐居起来了,谁也找不到介子推,重耳到处打探。终于听说在绵山上有一个人,有可能是他,他们就来到山下找他。那个山特别高,特别大,一时半会儿,还不能马上就找着他,后来有个大臣出个招儿,说咱们把山的三面点着了,一面给他留出来,那么他就可以从里面跑出来了,我们就能见着他了。这样火就点起来了,把山的三面点着,一面儿就留出一个开口。

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到死也没有下山,就抱着树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没见到介子推,还把他们母子烧死了,就非常内疚。然后把这个山周围的田地封给他,作为供奉他的田地,叫做介田,山叫做介山,以示纪念。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抱着那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就把这棵树做成了木屐,穿在脚下,悲哉足下!据说“足下”这个词就从这儿来的,当然就是传说,大家可以当故事听,不必过于较真儿。

介子推负母隐居像

因为他是被烧死的,这个时候大约是过了一个冬至之后的105天,也就是清明左右,清明前几天,当地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是在这几天,他们做饭不生火,就吃冷食,后来就演化成我们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宋朝有一个诗人叫黄庭坚,他和苏东坡是齐名的,他在清明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这诗就叫《清明》,其中有一句话:“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士甘焚死不公侯这个典故就来自于介子推,介子推的高风亮节一直感召后人不断歌咏。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介子推追随主公流亡19年,正是践行这三句话,在贫困的时候对他的主公不离不弃,等复国成功了,可以飞黄腾达了,他就把富贵舍出去,归隐起来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是在《论语》里,该显身手的时候就上前,功成身退,就该收敛起来,该归隐起来就舍之则藏,介子推就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样一个高士。

介之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的故事在《左传》和《史记》里都有明确的记载,介子推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至今唯一的以山、县、村、林、庙、节、俗,全面影响后世。一个人能够感召后人对他不断的怀念、感恩、祭祀,一定有内在的核心的精神。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精神,就是忠和孝,值得我们缅怀,忠孝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忠”和“孝”后来就成为我们传统的五伦八德,可以说是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精神。到了今天,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各地都在大力的学习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