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最牛霸主齐桓公的英明与糊涂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称霸三十多年,可以说对诸侯国和强悍的周边各部落,他想打谁就打谁,看谁不顺眼就打谁,谁不听话就打谁。
齐桓公时期是齐国历史最高光的时刻,也是春秋乱世秩序较好的时代。
但齐桓公却死得很凄惨,是病饿而亡,尸体都腐烂了也没人来管,直到两个多月后才被安葬。
他的成就和最后的凄凉充分说明,再聪明的人一旦喜欢被捧,下场就会很难看。
齐桓公能成就霸业,首先是他个人才能突出,心胸广,有大格局,把很多优秀人才招进来,组成一个最优秀的创业团队。
最突出的就是重用有杀身之仇的管仲。
一开始管仲是他死敌,齐桓公还在叫“小白”时,管仲是辅佐他哥哥公子纠的,在继位问题上两兄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所以管仲在半路上埋伏,一箭射中准备回国继位的小白胸口,小白当场惨叫倒地装死,其实箭射中的是他的带钩,机智的他骗过了聪明的管仲。然后就躲在车子后备箱赶紧回齐国,成功继位,小白成了齐桓公。
刚上任不纠先解决政敌,所以发兵攻打支持公子纠的鲁国,得胜,鲁国人只好逼死公子纠。
把公子纠死党管仲抓起来送给齐桓公处理。
管仲好朋友,齐桓公得力助手鲍叔牙说:您如果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我和几个优秀高管就够了。但是如果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
这就是春秋有名的一对朋友,留下一句成语:管鲍之交。
鲍叔牙是齐桓公的有功之臣,对于才能比自己高,又是曾经的死对头管仲,作为朋友,一般人也就能做到管仲被杀后给他安排后事,照顾他家就不错了。但鲍叔牙却竭力把他推荐给自己的上司,这样的高风亮节其实古今都少有。
齐桓公非等闲君主,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很谈得来,大喜过望,拜管仲为大夫,委以政事,随后又拜为相,地位高过鲍叔牙。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之后,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厉行改革,齐国实力大增。对外“尊王攘夷”,抵抗周边民族的侵扰,尊崇周王室,维护秩序。
上任几年后,周天子和各诸侯国都承认齐桓公是天下霸主,也就是周天子这个最高领导只是个大家必须尊敬的吉祥物,而齐桓公才是管理天下大事的总裁。
齐桓公能做到这点除了他本身有杰出才能,而且还知人善任,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宁戚主管后勤,王子成父掌管军队,宾须无掌管刑法,隰朋主管外交,于是齐国强盛,实力碾压各诸侯国。
齐桓公“想打谁就打谁”,征战无数,谈判结盟好几次,所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据《春秋》载,较大的会盟就有十六次。
霸主当然靠霸气来把人征服,但有几件事又反映了齐桓公诚信忠厚务实的一方面:
曹沫劫持齐桓公
齐桓公上任几年后,对外扩张的主要矛头就直接对准邻居鲁国,当时鲁庄公命令勇士曹沫领兵和齐国军交战,结果曹沫三战三败,丧师失地。因为屡战屡败,曹沫非常羞愧,主动向鲁庄公请罪。鲁庄公却以“齐鲁强弱悬殊,非战之罪”为理由安慰曹沫,不但没有治他的罪,而且还让他继续做统兵大将。
后来鲁庄公被打怕了,只好向齐国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常。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诸侯们知道这件事情后,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渐渐地都想依附齐国了。
救援燕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这一次是远征,春天打出去,冬天才回来,大军还差点迷路,幸亏管仲靠“老马识途”,才安全班师回来。
燕庄公很感动,于是送齐桓公回国时就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就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尽数割予燕国,并叮嘱燕君好好做事,积极给周天子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
召陵之盟
齐桓公三十年春(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伐楚。
楚国有“蛮夷”成分,向来为华夏所轻视,他们也不太在意周天子,朝贡比较随意,在各诸侯国还在按“公,侯,伯,子,男”来称国君时,楚国已经直接称王。
楚见齐国带着一帮兄弟来约架,也不怂,楚成王先派代表去谈判,留下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千古名句,(“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回答说:我们齐国先祖曾经得到周天子给予的特权,可以征伐四方,你们楚国这几年没有认真朝贡,所以来问罪; 周昭王向南征伐没有返回(渡河时淹死),我们也特地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又不软不硬顶回去: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周昭王南征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没有谈拢,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但是齐桓公也知道楚国不好打,所以很谨慎。
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各诸侯国跟我来你们这里,不是找茬,而是要和你们楚国一起建立好秩序。
屈完回答说:承蒙您为我们的社稷着想,容忍我们国君保持目前的地位(已经称“王”),结盟和好,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
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晚年昏庸
齐桓公的霸业红火了三十多年,却应了那句“极盛而衰”的俗语,志得意满的他到晚年时开始颓废,进一步糊涂,管仲等杰出人才去世后,他重用奸佞小人:易牙,开方,竖刁。
这三人中又以易牙最奇葩,其行为恐怖而令人恶心,他本是齐桓公的厨师,厨艺很好,特别会讨好主人,一次齐桓公开玩笑说:我什么美味都吃过,就没有吃过人肉。
结果这畜生就把自己的4岁儿子杀了炖给齐桓公吃。
齐桓公很感动,就开始提拔这家伙。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
齐桓公只好把这三人赶走。但是管仲去世后,还是又把这三人招回来重用。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易牙与竖刁等拥立齐桓公儿子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奔宋,齐国五各儿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悔之晚矣,终被饿死。遗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后来,齐人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说句老实话,无论能力多么超群的大霸主大老板,任用品行好的人才,教育好子女,那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