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背景,流亡之路重耳于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宠妃骊姬致使太子申生自杀,而后又对晋献公的其他两个儿子下手,重耳知晓后谈到蒲城,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同年,太子党的里克在晋献公的灵堂前将齐奚诛杀,荀息立卓子为君,又被里克等人刺杀,同时将国母的骊姬活活鞭死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重耳是晋献公和狐姬的儿子,自幼喜好结交贤士,十七岁时便已经有了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然而,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太子,于是设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却最终波澜壮阔,成就一番伟业。他,就是晋文公重耳。重耳出生时便天赋异禀,拥有“骈胁重瞳”的奇特相貌。他的肋骨不似常人那般左右分根而成,而是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他的双眼,更是异于常人,拥有四只瞳孔,仿佛预示着他不凡的命运。自幼年起,
晋文公,即姬重耳,生活在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28年,是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重耳可能生于晋武公十八年(前697年)或十九年(前697年),是晋献公的儿子,母亲来自大戎(当今山西太原附近)的狐氏(“狐氏”则出自于“姬姓”)。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似乎并不顺遂,因为他的母亲并
前651年,随着晋国将军里克在居丧的茅屋里(次)刺杀了刚登上君位的奚齐,又在朝堂上杀死新立的国君卓子(骊姬妹妹所生),晋国这场持续了六年的内乱终于落下帷幕。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时期不可忽略的人物。其少年时,谦虚好学,非常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据说在他17岁的时候就已经有非常多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围绕在他的身边。 当时,晋国的政治长期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为了躲避政治灾难,重耳带着自己的门客一起开启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 首先,他们一行人来到
一、 晋文公家族的兴衰晋国的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山西及附近地区,它的东面靠近卫国、许国、曹国,西面靠近秦国,南面是郑国和楚国,北面是戎狄,到晋武公时正式建都绛城(山西新绛)。春秋初期,晋国统治的地区在河汾三角地区,后来才逐渐向汾水上游地区发展。晋国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时期,唐叔虞是武王的儿子,成王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国的国君,公元前六三六年至前六二八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后世常把他与齐桓公并提。普献公听信宠姬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献公的次子)与夷吾(献公的第三子)也逃离了晋国。重耳带着孤偃、赵衰、魏犨(chōu音抽)等人,历经狄①、齐、曹、楚、秦等国,度过了十九年流
重耳在外东躲藏了19年。他已经62岁了。他也知道,虽然他不想当王,但晋国仍有不少人认为他是王位的威胁,会杀了他。更何况,跟随他流亡的众多文武将士,他们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当然,也是有功有赏,干脆回国,真正掌握大权,才是最稳妥、最赚钱的结果。于是,在秦国的护送下,重耳回到了晋国,驱逐了自己的侄子,成为了
公元前632年,刚刚击败楚国的晋文公,在今天的河南省原阳县发起号召,邀请多位诸侯,前来参加会盟。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名动天下。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十二年之前!当时还是齐桓公在世的时候,由那位齐国霸主齐桓公,提出举行了‘淮之会’。那一年,大家在今天的江苏省盱眙县开了个会,讨论如何援助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