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是卫国孙乙的后裔,先辈辗转迁到齐国。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孙武后来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避难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 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
孙武结识伍子胥话说,孙武生长的年代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春秋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频繁。就在孙武他祖父开创的采邑地乐安(今惠民县),潜心攻读兵法的时候,各诸候国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当时,地处黄河流域的晋、鲁、齐等中原国家内,都出现了卿大夫之间的武装兼并,并且进而图谋诸候君位的战乱。晋国经过激烈
一、吕夷简吕夷简吕夷简(978-1044),字坦夫,《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有传。本传记,吕夷简祖籍莱州(治今山东莱州),他的祖父吕龟祥曾任寿州(治今安徽寿县)知州,后全家定居寿州,吕夷简成为寿州人。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23岁的吕夷简考中进士,受职绛州(治今山西新绛)“掌助理军政”
血海深仇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太子建的老师。按道理,伍奢能担任这样重要的职位,肯定是得到楚平王的重视和信任。但是,伍奢却死于楚平王之手,如此血海深仇,使得伍子胥走上复仇之路。究竟是为什么楚平王要杀掉伍奢?楚平王继位后,对大臣礼贤下士,升职加薪,让百姓安居乐业。按照此趋势,楚平王就算不是明
一、孙武的传奇人生孙武出生于春秋末期齐国,其家族背景深厚,先祖为陈国王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孙武自幼对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齐景公后期,齐国卿大夫之间争斗不断,孙武对齐国局势感到失望,于是在公元前 517 年,为躲避田、鲍等四族之乱,逃奔吴国。到达吴国后,孙武隐居于姑苏城郊的穹隆山,潜心著书,写成《
最早明确记录孙武事迹的,是太史公笔下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据说孙武原是齐国人,凭借兵法被吴王阖(hé)闾(lǘ)接见。当时,吴王已经阅读过了孙武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希望能够看看孙武实际练兵,并且要求孙武训练宫女。之后孙武就把一百八十个宫女分为两队,任命吴王的两个宠妃为队长,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军队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无论古今,国与国之间都需要互通有无,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些传递国家意志,代表统治者送去问候的人,在古代被称为使者,后来发展出来的名字就叫“外交家”。不过与外交家不同的是,古代的使者更加劳累,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要跋山涉水,历尽艰难才能到达出使国。而且古代解决事情简
史学界一直有个说法:北宋无将,南宋无相。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他采纳丞相赵普计谋“杯酒释兵权”,开启了“文官吃香,武将吃瘪”的朝代。北宋立朝之初,强敌环伺,与辽、西夏作战屡战屡败,军事羸弱的北宋能生存下来,幸亏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一代名相富弼。富弼,字彦国,洛阳人,出身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富弼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史称其公忠直亮,临事果断,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有大臣之风。富弼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而又复杂的角色。今存《富郑公集》01、幼年聪慧好学,被称“洛阳才子”1004年2月13日巳时,富弼出生于西京洛阳。其幼
孙武作为春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不仅著有《孙子兵法》传世,其率领吴军大败楚军的“柏举之战”,更是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典型战例。然而,本为齐国贵族出身的孙武,为何不选择效忠齐国,而选择为吴国效力呢。01.齐国孙氏的由来说到齐国孙氏的由来,还得从陈国说起。周武王时,虞阏父因掌管制陶有功,周武王遂将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