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宝元元年,西夏国主元昊入寇北宋,在安远砦被宋将狄青击败,其转寇延州计败延州守将范雍,朝廷命善守的范仲淹到延州防御西夏,元昊再转进攻渭州,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韩琦大意,战败笼络川,元昊连败宋军,声势大张,续陷丰州、宁远砦,在此宋夏交战正酣之时,契丹遣使索要关南故地。契丹的添乱,无异于背后插刀,庆
辽兴宗的贪念:索还关南之地宋辽缔结《澶渊誓书》后,两大强权各自建立了朝贡系统,稳定了东亚的国际局势,奠定了东亚和平安定的基础。经过四十年的和平相处后,辽兴宗(1031—1055在位)想趁宋朝被西夏打败的机会,扩张契丹国势。《辽史》中载:重熙六年(1037),上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萧惠说:“
伍子胥(公元前59年一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根据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太傳,负责教导太子建。后来,费无忌诬陷太子建造反,伍奢为太子鸣冤,被楚平王押入大牢。费无忌又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很有才干,将来也是祸患。于是设计以伍奢为人质,召伍尚和伍子胥回楚国
血溅朝堂: 父兄蒙冤,怒火中烧话说这世间之事,最怕“君不知臣,臣不知君”。君王昏聩,则忠臣遭殃;臣子蒙冤,则怒火中烧。春秋时期,咱们这片土地上,就上演了这么一出君臣相残的悲剧,而故事的主角,便是那背负着血海深仇的楚国大夫——伍子胥。话说这楚平王,原本也是个励精图治的主,可时间一长,就开始“飘了”。偏
复仇男神伍子胥,有仇必报,鞭尸楚王。伍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是个官二代。因为他的老爹是楚国太子建的老师,不过当太子的老师风险极大。某日伍子胥的老爹就被诬陷入狱了。"我,我这么努力地工作,老板却想弄死我!"没想到的是,当时楚国的老板楚平王,他还要斩草除根。于是,楚平王就去找了伍子胥和他的哥哥。"喂,
伍子胥身负国耻家仇,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最后终于杀回故乡,灭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在伍子胥报了家仇、壮大了吴国之后,正想继续助吴王夫差统一霸业之时,却因小人的算计,受到了吴王的猜疑。吴王接受越国的讲和,这一做法受到了伍子极力反对,伍子舜自始至终地坚持着他的灭越主张。在夫差得知伍子胥把儿子寄放在齐国的
北宋仁宗时代,国朝懦弱无能,西夏势大,发动战争复利系统,不断侵扰宋朝边境,多次发动大规模战争,焚毁城池,抢走牛马粮食,杀害无辜百姓。契丹国王一看宋朝这副倒霉样,觉得好处不能让西夏独占,于是派使者前来谈判关南的土地问题。原来,关南这些土地是后晋后敬瑭割给契丹的,后被周世宗柴荣收复。朝廷派富弼前往契丹,
赏罚分明,重赏边功范仲淹跟富弼有着相同的治军思想,他十分注重赏功罚过。据史料记载,康定元年(1040),鄜州曹司马勋、张式、黄贵等人私自克扣兵将粮饷,范仲淹认为正当军期之际,因饥寒逃亡的兵士数不胜数 ,若再克扣粮饷,军队将难以运转。于是下令将马勋等人处斩。又有虎翼军第九指挥王琼夺人战功。举贤任能,培
宋神宗赵顼,本名赵仲针,北宋第六帝,英宗赵曙长子,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宋神宗赵顼1048年,赵顼诞生于濮王宫。1063年,获封淮阳郡王。1064年,晋爵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被立为太子。1067年,登基为帝。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制,致力于强盛国家和富民强国。1070
自北宋建立一直到宋太祖末年以前的宋辽之间,是一种偶有边境局部冲突,又无官方交往,但允许民间进行边境贸易的特殊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开宝元年(974),辽向宋致书言:“两朝初无嫌隙,若交驰一介之使,显布二君之心,用息疲民,长为邻国,不亦修哉”,表达了修好意愿。从此,两朝之间互相遣使往来,建立起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