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以其卓越的历史著作和深邃的政治见解而闻名于世。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本文将从司马光的生平、学术成就、历史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一、生平简述司马光,字君实,号退之,生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司马光 〔宋代〕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译文挽起一个松松的云髻,在脸上铺了淡淡的粉,青烟色的衣裙像翠色的雾一样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如同飞絮一般,飘忽不定。相见后相思还不如不见,凭
出身权贵阶级,却颠沛流离的前半生公元前559年,伍子胥出生于楚国公卿家族,他的父亲伍奢被楚平王任命为太子太傅,教授楚国太子建读书。楚平王的另一个宠臣费无极为太子少师,可能是由于费无极品行不好或是性格与太子不投缘,太子建非常嫌恶他,反倒对伍奢很信任。太子建与伍奢的亲密关系引起费无极的嫉恨害怕,他担心将
公元1019年10月,光山(今河南光山县)知县司马池喜得第三子,取名司马光。司马池对天资聪颖的司马光格外偏爱,把他当神童培养。司马光在父亲严格教育下,“生七岁,凛然如成人。”司马池尤其注重言传身教,对儿子进行诚信教育,使司马光最终成为苏轼称赞的“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的道德楷模。司马池如何对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编著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至今仍是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典籍,被人们称颂。但很多人对他的历史功绩可能知之不多,本文就司马公一生的功绩作一简要介绍。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
司马光,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名字“光”字代表着他的光辉成就和深远影响。他出生于北宋时期,是北宋英宗至神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数学家。他的父亲司马池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曾任韶州刺史。司马光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秉持着“务实、反虚”的思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司马光自幼聪慧好学,对历史有着极高的兴趣。他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刻苦,深入研究,不仅熟读了各类史书经典,而且广泛涉猎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司马光在洛阳的居所叫“独乐园”,园的正中心是读书堂,内藏图书万卷;读书堂南是异水轩,跨溪而建,是主人会友,饮宴、赋诗的场所;读书堂北是钓鱼庵,是湖中之岛,遍种竹、藤一类植物。 “独乐园”虽然雅致,却不奢华,与洛阳城内其他名家园林相比,就显得多少有点寒酸,钓鱼庵北有6间小屋,叫种竹斋,湖东有一个苗圃,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
出生于官宦之家,父司马康,任官十年后辞官回家。在文化上著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重要的著作。在政治上,他与王安石的变法派势同水火,与新法相冲突,但他关心百姓疾苦,所以得到百姓爱戴;他敢于进谏,所以敢于直谏,这也是他被称为“一代完人”的原因。一、人物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