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春秋末期,楚国霸主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后,任命心腹伍奢为太子太师,辅
日暮途穷,这个成语源自《史记·伍子胥列传》。那时是春秋末期的公元前506年,吴国阖闾在伍子胥的恳请下终于同意发兵攻打楚国,并攻占了楚国的京城郢城。此时,在楚国担任大夫之职的申包胥写了一封指责伍子胥的信。伍子胥对送信的人回了一句话:“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替我谢谢申
春秋时期,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太傅,太子建因受少傅费无忌谗害,连累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次子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申包胥是楚国大夫。伍子胥和申包胥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伍子胥当初逃亡时,来和申包胥告别,说起自己的血海深仇,他咬牙切齿地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你的父兄之仇,
伍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的名将。伍子胥曾率领吴军战败楚国,攻下了楚国都城郢都,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伍子胥作为楚国人为什么要攻打楚国,最后为什么又被吴王赐死呢?残害忠良伍子胥的父亲名叫伍奢,楚平王任命伍奢担任楚国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担任太子建的少傅。有一次,费无忌奉命去秦国为太子娶亲,费无忌见秦女
说到端午节,许多人会想到屈原。其实,端午祭祀的历史人物,不止屈原一人。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到,五月五日楚地赛龙舟的风俗,是因为当天屈原投汨罗江,舟楫是用来救他的;但同时又引用了东汉邯郸淳的《曹娥碑》,说安帝二年五月初五,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区)巫祝曹盱为了迎接伍子胥的神灵,在县城江(即曹娥江)
伍子胥算不算汉奸卖国贼呢?肯定不是汉奸,但应该是卖国贼。先把伍子胥介绍一下。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官二代。他的老爹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师。太子的老师,也就是太子太傅,是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位。因为和太子朝夕相处,是太子的绝对亲信,一般来说太子继位之后,都是能当大官的。但伍奢这个太子的老师,却没有享
伍员(?公元前484年),半姓,伍氏,字子胥,封地为申 (因此也称伍子胥申胥),伍子胥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将领,也是楚国的名臣。他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贡献。平生事迹:伍子胥出生于春秋时期末期,他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非常聪明,勇敢,有决心。他十分关心
伍子胥系中国古代春秋末年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经历十分奇特,悲惨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是历代后世文艺创作的热点素材之一。(一)出身名门,身遭大仇伍子胥的先祖伍举跟随楚庄王征伐有功,世代都为楚国的重臣。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傅,哥哥伍尚为楚大夫。据史载,伍子胥从小聪明颖悟、好学深思、性格刚强。年纪轻轻的不少见解
说起伍子胥,为我们熟知的是,他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他洞察公子光的心,为“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的千古刺杀局出谋划策;他举荐贤才,七次举荐“兵家至圣”孙武;他报仇雪恨,率吴军攻克楚国都城,为解心头之恨将楚平王开棺戮尸、鞭打三百。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更是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山西夏县人。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加上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15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世称涑水先生,他还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宋仁宗天圣初年,有一天京畿(开封)的一所院子里,一群孩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