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足,春秋第一权臣
所谓权臣,古时已有定分,国家行政之权,属于君权,只有君行政令,才能在下属及朝野生效,而东周以来,礼崩乐坏,王弱臣强,权势之臣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威胁当朝统治者。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权臣基本都是坏人、奸臣的形象,例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严嵩、魏忠贤等;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诸如像伊尹、周公旦等也可被称之为权臣,可见权臣也是在特殊政治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下诞生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祭足拥立太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公子突此时还在他姥姥家宋国,他的母亲是宋国雍氏之女,雍氏深受宋庄公宠信,于是一个计谋正在策划中。
世子忽即位,按照规矩要派使臣去各国聘问,祭足动身去了宋国,聘问是小事,主要是打探打探子突的情况。郑庄公生前非常信任祭足,让他做了卿士,此时祭足大权在握,可以左右国君的废立,所以当他见到宋庄公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绑架了。
晚上,宋国太宰华督带了点儿酒菜,来给祭足压惊,开门见山便说:“事儿也不大,你也知道这儿是子突的姥姥家,我们没别的意思,你回去把子忽废了,立子突为君,如果不答应,今天先杀你,明天再发兵护送子突回国继位。”祭足可不想死,宋国也有自己的算盘,在签订了一系列平等和不平等条约后,祭足带着子突回国了,这便是郑厉公,郑昭公没得办法逃去了卫国。宋庄公为了防止祭足有二心,让子突把郑国大权交给祭足,让祭足把自己的闺女嫁给雍氏的儿子雍纠,再让雍纠做郑国的大夫,于是雍纠便成了祭足的女婿。
精明能干的郑厉公很想干一番事业,他越来越受不了祭足在国内搞专权,一天,在花园里,只有他和雍纠两个人,看见面前飞过的小鸟,郑厉公深深叹了一口气:“唉,当国君还不如一只小鸟儿自在。”
雍纠:“主公不必叹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水里火里我都愿意去。”
厉公:“你不是祭足的女婿吗?”
雍纠红着脸说:“唉,别提了,这事儿也是被逼无奈,主公你是知道的。”
厉公想了想:“要是你能想办法把他除了,就让你顶替他的位子。“
雍纠说:“东门被宋国打坏了,主公明日叫司徒去修整,让祭足前去安抚老百姓,我在东郊设宴,在他的酒里下毒,此事必成。”
厉公叫他留心行事。
自由是多么可贵,自由就在前方,然而雍纠这个人心理素质太差了,一进家门看见媳妇儿,心就慌了。祭氏问他怎么回事,雍纠吞吞吐吐地说:“没……没……没事。”要说这智商真会遗传,还是祭氏聪明,对雍纠说:“我瞧你可不对劲,肯定有事瞒着我,咱们是两口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有什么难事说出来,我还可以帮你。”雍纠当时感动坏了,媳妇儿说的句句在理,多一个亲人帮忙总归是好的,就一五一十地把计划告诉了祭氏。祭氏眼珠子朝上一溜,说:“我看这个计划可不怎么地,万一我爹他不去呢。”雍纠可没想到这一点,祭氏接着说:“你不行,还得我来帮你,我亲自回娘家一趟,从旁劝我父亲过去,准能成功。”临走时雍纠嘱咐她小心,自己的命全在媳妇儿手里了。
回到家里,见过爹妈,雍氏可犯难了,她顾不上国家大事和是非曲直,她只是着急丈夫和父亲的命运,折腾了一宿也没睡着。救丈夫就得害父亲,救父亲就得害丈夫,又想不出两全之策,越想越没主意,就跑到母亲面前问:“妈,爸爸和男人谁亲?”母亲说:“傻丫头,这一黑早儿我当什么事,一样,都亲。”她又问:“那谁更亲一点儿?”母亲说:“那当然是爸爸了,没出门子的时候谁知道你男人是谁,出了门子,男人死了,还能再嫁,可是爸爸呐,只有一个。”祭氏听了,就哭着说:“唉,我只能对不起男人了。”
由于祭足提前得知此事,做了充足准备,雍纠被杀了,郑厉公料祭足容不下自己,遂逃往蔡国,郑昭公复位。
然而好景不长,刚刚复位的昭公又被他所厌恶的大夫高渠弥猎杀,高渠弥和祭足没有选择厉公,而是立子亹为君,九个月后,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祭足劝子亹和高渠弥不要去,但子亹为缓和与齐国矛盾坚持与会,高渠弥随从,祭足称病未去,结果子亹和高渠弥双双被杀。
前693年,祭足再次放弃郑厉公,选择子仪为君,前682年,祭足去世。
祭足深受郑庄公的信任,是庄公一朝重要的谋臣。他寿命很长,从政半个多世纪,先后辅佐郑国五位国君。郑庄公死后,兄弟相争,君权分散,权力逐渐转移到大臣手里,成为可以废立国君的权臣。春秋时期,齐、鲁、晋、宋等各国都出现一批“权臣”,从时间顺序上,祭足可谓是“春秋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