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苏轼和苏辙的名字原来大有深意

时间:2025-04-18 01:51:22


苏轼在十三岁的时候才跟着他的父亲苏洵学习,父亲给他和弟弟取了学名。苏轼取名轼、字子瞻;他的弟弟取名辙,字子由。苏洵作《名二字说》解释了两个名字的由来,并以此勉励苏轼和苏辙。

原文如下: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意思是说:

一辆车子的构成有轮子、辐条、上盖、车厢底部的横木,这些部件在车上都各有各的作用,唯独轼,也就是拦在坐车人胸前的那一条横木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即使这样,我也没有见过哪一辆完整的车上是去掉轼这一部件的。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过分显露自己而不会掩饰自己的才华。

天下所有的车都会从前车留下的车辙上轧过,但是讲到车的功绩,却从来不会给车辙算上一份。这样倒也好,假如车倒了马死了,祸患也不会殃及到车轮印上。这车辙,是善于自处于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少年的苏轼很聪明,早早就显露出他的才华,苏洵注意到了这一点,害怕他因锋芒毕露而吃亏,希望他能学会藏拙。同时苏洵也注意到苏辙的敦厚朴实,希望他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但不必追求名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有学问的人都特别重视对儿女的教育,特别是对儿子,单从起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个父亲对他们的用心和希望。他们不只望子成龙,更能洞察他的孩子的本性天赋和优缺点,早早给予教育和引导,以备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对面成绩,顺利度过困难。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有过而尊重他们的本性不足,所以常常违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然规律,而强迫鸟游泳、鱼飞翔的错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