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宋襄公:一生没有做错任何事,却为何一直被嘲笑两千多年?

时间:2025-01-11 09:02:25

引言

春秋时期,周王朝的实力日渐衰落,分封的诸侯也开始不听周朝的使唤,所谓“天子衰,而诸侯兴”。

这一转折点始于周平王东迁,当时周朝所在国都镐京正遭受地震灾害,同时周朝也无力抵抗外族戎的进攻,周平王继位第二年就只好在秦、晋两国的护送下将迁都,改成东周。周平王也只能依靠郑武公和晋文侯的帮助才使得东周勉强存活下去。

平王东迁,春秋五霸始

至此,东周不再拥有中原大片领土的统治权,所在的洛阳都城加上周围地区,方圆也不过六百多里。而像楚国、秦国这些大诸侯国早已远超这个范围,可以说此时的东周已失去先前那般号令天下的威严姿态。于是,各大诸侯国为了吞并他国土地,为了增加领土和人民的数量,开始了相互的争斗。

春秋五霸也就是在这个局势下形成的,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公。

齐桓公死后,齐国顿时群龙无首,国内一片混乱,宋襄公见状,发现机会难得,正是称霸的好时候,举行了好几次会诸侯的行动。既然宋襄公如此野心勃勃,为何却最后因为与楚国交战的失败,而被后世嘲笑千年呢,为何司马迁又称宋襄公“修行仁义,宋襄之有礼让也”呢?这就要从宋襄公固守礼节说起。

宋襄公的仁义之举

  • 宋襄公因礼让国

宋襄公本是宋桓公的嫡子,但是他也有一个庶出弟兄叫目夷。目夷因脑子聪明很受宋桓公喜欢,差点就要立目夷当太子。

但是按照继承制度,身为嫡长子的宋襄公才具有继承太子之位的资格,当太子就是为了以后能当一国之君,按理来说宋襄公应该很高兴才对,可是他居然反而在父亲宋桓公面前替目夷说好话,理由是目夷比他年长,是一个仁义之人,所以请求父亲立他为太子。

目夷听说后心想连一国之君都可以礼让的人这才是具备真正的仁,所以他又给拒绝了。只能说这两人也太过谦虚了,最后目夷为了让宋襄公成功继位,居然逃到卫国藏起来躲避,宋襄公这才继位。不得不感叹不愧是一个爹生的,连个性都如此相同。

  • 宋襄公的言出必行

宋桓公去世,宋襄公继位之后,封庶兄目夷为相,掌军政大权以辅佐自己打理朝政。正在操持父亲的丧葬时,当时齐桓公还在,他居然急匆匆跑来开了个葵丘之会,还召集了各方诸侯,目的是制定一系列盟约,比如不能将己国水害引流到他国,也不能因他国灾荒就趁机断了粮食的贸易等等。

此外,宋襄公还额外答应了齐桓公的私人委托,那就是将来帮他照顾太子昭,也就是之后继承齐桓公的齐孝公。

结果等到齐桓公重病离去,齐国大乱,齐国五大公子争夺王位产生内乱,居然将父亲尸骨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都没有下葬。太子昭按照父亲吩咐找到宋襄公求助,宋襄公一诺千金,信守诺言,号召了几个小国一起将太子昭护送回国,齐国众人见宋襄公带着人回来,架势很大,忌惮其势力最终推举太子昭为王,号称齐孝公。

  • 宋襄公无脑的图谋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想要称霸,于是模仿齐桓公会合诸侯,但前后三次均以失败告终。其实,每一次目夷都有劝诫他说宋国是小国,没有担当霸主之命,可惜宋襄公不听,导致最后被其他大诸侯国分立在外,只有卫国,曹国等小国勉强依附于宋国。

第二次会诸侯是公元前639年春天,宋襄公邀请齐,楚在鹿地会面,并自称为诸国之盟主,齐楚表示反对,觉得宋襄公口头称霸是个什么奇葩操作。之后,宋襄公又绕过齐王,私自和楚王会面,会面之前,目夷再一次提醒宋襄公,小国不可称霸,而且见楚王最好带上军队,因为楚王野蛮,不会遵守约定。

但是你猜宋襄公怎么回答的,他说既然由他提出不带军队,就不能出尔反尔。真是为了固守礼节,连命都不要了。结果楚王果真带军而来,还把宋襄公抓起来关在楚国,要不是鲁僖公从中调解,宋襄公估计就出不来了。

众人都以为宋襄公这下该吸取教训了吧,可是宋襄公是一条道走到黑,别人送佛送到西,他则守礼守到死。

泓水之战

宋襄公回国之后,又开始不思考的乱行动,在得知郑国拥护楚王称霸之后,心中不平,说要去攻打郑国,以维护自己才是霸主的颜面。

宋国实力比郑国强劲,郑国只好找楚国帮忙,正好看看楚国是否真的视郑国为盟友。楚王为了彰显大国实力,便派兵向宋国进军。

宋襄公害怕没将郑国打下来,反而丢了自己的国土,那就真成了丢西瓜捡芝麻了,宋襄公还不至于傻到这种程度,于是赶忙从郑国撤军,恰巧在泓水与楚军相遇。

但楚军此时还没能渡过泓水,目夷见状觉得正是好时机,建议宋襄公此时趁着楚军渡河之际,出兵消灭他们,毕竟楚军数量多,而宋军数量少,必须借助其他方面的优势,才能弥补军队数量的差距。

宋襄公听了没同意,说“宋军可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攻打呢?”目夷估计都快郁闷气死了,都这个危机时候了,还讲究什么啊。不过目夷知道还有第二次机会。

等到楚军过河以后,军队还十分涣散,没能成型,目夷第二次建议宋襄公出兵。可谁也猜不到宋襄公怎么说的,他说“等楚君排好阵列再出击。”结果就是,等楚君排兵布阵完毕,把宋军打了个落花流水,损失惨重,宋襄公也因此中箭负伤。

众人见状都埋怨宋襄公死脑筋,不听目夷劝阻,可气人的是宋襄公却说:

“仁义之君,打仗不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攻打头发斑白的老人,不靠关塞险阻取胜,虽然寡人的宋国就要灭亡,仍然不会选择攻打没有排列好阵型的敌人。”

最后,宋襄公在泓水一战失败后,因为负伤不治而亡。

结语

宋襄公想要以仁义服众,称霸诸侯,从品德修养来看,宋襄公的确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仁君,但凡事也要讲求有个度才行,不可因噎废食,治理国家需要施行仁义,但是面对敌军也需要足够灵活的应变能力,或许这就是后人嘲笑宋襄公为人太过死板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