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让出相位,甘当配角的鲍叔牙
如果评选古代贤人的话,鲍叔牙应算一个。
鲍叔牙,约出生于公元前720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著名政治家,尽心竭力辅佐桓公成就霸业,为齐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管鲍之交
起初,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家境贫寒,投入的资金没有鲍叔牙多,但到了分利润的时候,他却要拿更多的份额。鲍叔牙的手下对此很不满,认为管仲贪心。但鲍叔牙却解释说:“他不是真的贪这几个钱,是因为他家里穷,我自愿多给他一些。”
有几次,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帮忙做事,结果事情没办好,鲍叔牙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对,你不要放在心上。”
管仲曾经三次做官,但每次都被免职,鲍叔牙认为这并不是因为管仲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没有遇到真正懂得欣赏他的人。
鲍叔牙总是为管仲辩护,尽量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因为他非常珍视管仲的才能。管仲听到鲍叔牙的这些话,感到非常感动,感慨地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但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荐贤让相
前面我们说到 春秋首霸齐桓公差点死在管仲手上,却不计前嫌拜其为相
公元前697年,齐襄公登上了王位,但他行为放纵,不守道义,乱杀人,搞得大家都很害怕,生怕哪天自己也会遭殃,于是很多人都逃到其他国家去了。那时候,管仲辅佐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跑到了莒国躲了起来。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部发生动乱,正在外面躲避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急着要回到齐国,争夺国君的位置。公子小白的助手鲍叔牙特别着急,使劲催促小白要快点回去,他还亲自给小白驾车,两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往齐国赶。没想到,在靠近齐国边境的时候,公子纠那边的管仲早就设好了埋伏,对着小白射了一箭,幸好这一箭只射中了小白衣服上的铜带钩。小白灵机一动,装作中箭身亡,这样一来,管仲以为自己成功了,而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也因此放松了警惕。小白趁这个机会,加速前进,小白最终被立为齐国的国君,他就是后来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战胜公子纠后,然后打算开始好好治理齐国。他想让一直以来忠心耿耿跟着自己的老师鲍叔牙来做齐国的丞相。但是鲍叔牙推辞了,他说其实有个人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那就是当年差一点就打死齐桓公的管仲。鲍叔牙认为只有管仲有本事帮助齐国成为诸侯中的老大。于是,他想了个办法,骗鲁庄公说要惩罚管仲,借此机会把管仲从鲁国安全地带了回来。之后,齐桓公真的听了鲍叔牙的话,任命管仲为相国,主管国家大事,而鲍叔牙自己则做了大谏,负责进言直谏,帮着齐桓公一起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晚年为相
管仲去世后,推荐了公孙隰为相,可惜公孙隰只做了一个月也去世了,齐桓公非要让鲍叔牙当丞相不可,鲍叔牙答应了,但提了个条件,说他当丞相可以,但齐桓公必须把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宠臣给撤掉。齐桓公一开始答应了,真的把这三个人给赶走了。可是时间一长,齐桓公就开始想念起易牙他们三个来了,最后还是把他们召回了宫里。鲍叔牙见到这种情况,心里特别难过失望,没过多久,他就因为这件事愁闷成疾,最后去世了。
前面我们说到 雄才大略的春秋首个霸主,死后67天才下葬
鲍叔牙,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能发现别人的才能并且愿意推荐,他不嫉妒别人的才华,为人谦虚,对国家充满热爱,对君主非常忠诚。
儒家思想家孔子:“齐有鲍叔.……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孔子、司马光也许就是鲍叔牙一生最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