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泓水之战:虚无缥缈的霸业

时间:2025-01-11 08:02:47

前因:

五子争峰致齐国霸权溃败:公元前643年,齐国仅在桓公逝世后,他的五位继承者开始为争夺统治之位而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导致齐国失去了其昔日的强大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

在公元前638年,一场重大的战争在泓水岸边爆发,参战双方为宋军和楚军。这片地区位于今天河南柘城西北,离宋都商丘不远。然而,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宋军遭遇了惨败。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宋襄公作为领导者,在战斗中被敌方箭伤了大腿,只能狼狈逃离战场。不幸的是,由于伤势过重,他很快就去世了。自此以后,宋襄公那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也随之破灭殆尽。

宋襄公早已对楚国心生不满。在这场争斗之前,宋襄公曾受到楚国的欺辱。


图片来源网络

故事要从齐桓公去世后说起。在前642年,宋襄公护送齐国太子昭返回王位,并成功击败了其他竞争者。成功地介入了齐国内政后,宋襄公感到自己非常出色,认为可以继承齐桓公的霸业。

于是,宋襄公果然召集了诸侯进行会盟,许多小国纷纷参加,就连南方的大国楚国也派人前来。宋襄公感到非常高兴,然而,在会盟刚开始时,楚成王一挥手,楚军涌上来将宋襄公捆绑。

那么宋国的军队在哪里呢?原来,宋襄公自以为拥有众人支持而没有带领军队!因此,他无奈地成为了楚国人的俘虏。

楚国趁机进攻了宋国的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然而并未成功夺取城池,最终被迫撤退。后来,鲁僖公主动出面担任和事佬的角色,劝说楚成王释放宋襄公。楚成王深思熟虑后得出结论,保留宋襄公对他们毫无意义,杀掉也没有必要,于是决定将其送回商丘。

宋襄公回到本国后立即发动起兵围攻郑国的首都。值得一提的是,郑国当时是楚国的盟友关系。宋襄公此举旨在向他的主子展示自己不甘心受辱,并借此来消解内心深处的怨恨之情。此外,在遭受如此大损失却不进行报复行动,岂能有资格竞逐霸权呢?

正当楚成王为再次进攻宋国苦恼时,忽然听闻消息:宋襄公已率军北上准备包围郑国国都。这对于楚成王来说实在是喜出望外的好机会。毫不犹豫地带领军队北上,准备再次包围商丘。而宋襄公得知消息后,则迅速解围南下支援,正好在泓水岸边与楚军相遇。对于宋军来说,在这个时机发动进攻实属明智之举:他们身处北岸,离国都商丘仅有一步之遥;而楚军则尚未渡过泓水,还停留在南岸。如果宋军稍晚回来一些,恐怕商丘已经被楚军包围了。

图片来源网络

楚军人数众多,且极为傲慢。尽管看到宋军已在河北岸列阵完毕,他们却毫不将其放在眼里,开始渡河,并有意攻打宋军位于北岸的防线。

鉴于楚军的实力超过宋军,宋将领向宋襄公提议,在楚军半渡时发动袭击,必能取得胜利!然而,宋襄公拒绝了这一建议。最终,楚军全部渡过河流并列阵完毕,而宋将领再次建议趁楚军乱中无序之际全力击溃敌人!但是宋襄公依旧予以否定。

直到楚军整装待发,宋襄公仍从容自若地坐在钓鱼台上,仿佛心中有数。然而一经楚军发起进攻,却立刻见到了宋军节节败退的局面。混乱之中,一箭射中了大腿的宋襄公狼狈逃回国都。为保护他而损失惨重的是宋国侍卫们。


图片来源网络

愤怒的宋国民众对此责备着宋襄公,认为战败是由于君主的错误所致。然而,宋襄公却坚称:“古代的君子作战并不会攻击受伤的敌人,也不会对待年迈斑白之人。我宁愿接受战败,也不会在敌军列阵之前发动进攻。”

可怜的宋襄公,他被周朝讲述礼仪的经典《周礼》所迷惑,误以为双方能够彬彬有礼、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场战斗。然而,楚国并不接纳周礼这种方式。楚国早已对周王朝失去了耐心。

在周成王分封诸侯时,给予楚国的爵位只是一个“子”字,而“子”在封号中通常用于授予蛮夷低级爵位。这使得楚国人非常不满意。多年后,楚国的君主熊渠表示:“我是蛮夷之人,并不认同中国的称谓!”这意味着楚国根本不将周朝的礼仪放在眼里。

对于周朝分封的诸侯来说,楚国更是毫无敬畏之心,在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姬姓封国之地展开大规模灭族行动。此外,楚国的君主还自立为王,表明我们楚国与你们周朝平起平坐!

面对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宋襄公曾经被俘虏过一次却没有吸取教训,在泓水之战中再次扮演“老实人”的角色,最终遭受了惨败。在逃回商丘的第二年,宋襄公因伤重而去世,宋国只能臣服于楚国,成为了楚国的附属国,与郑国一样沦为楚国的仆从。宋襄公曾经梦想称霸的愿望,在未能实现之前就破灭了,宋国也再也没有机会崛起。

后果:

城濮之战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战。在宋国遭遇战败并实力日渐衰落之际,楚国积极向中原地区扩张势力。公元前632年,楚国与志在称霸的晋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然而,楚国最终以失败告终,未能实现其争霸雄心。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中原地区各国力量对比,也对整个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遭遇惨败,他的雄心壮志旨在称霸,却最终导致了宋国屈服于楚国。本就实力不强的宋国,在这场战争后彻底沦为二流势力。与此同时,楚国深入中原地区,成为一等强国。经过两年的时间,晋文公登基后,晋楚两国开始争霸之路的竞逐。而那些类似于宋郑这样的中原小国,在晋楚之间只能摇摆不定,无法取得明确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