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孙武精通军事,擅长谋略,不愧为“兵胜”

时间:2025-01-21 04:23:26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01、出身名门,喜欢下棋,酷爱读书

孙武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完。由于陈国发生内乱,于是陈完便率族人逃到了齐国定居。

并改姓当时与“陈”同音的“田”,以掩人耳目。孙武的爷爷田书,因征伐莒国有功,被赐姓孙,由此开孙氏一脉。

也许是自幼受到将门家庭的熏陶,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

(1)喜欢下棋,养成思考习惯

孙武儿时常和祖父孙书、父亲孙凭一起对弈。他用心留意长辈的对话,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下棋的知识。

从爷爷话中,孙武知道对弈以智力取胜,在进退、取舍、攻守、纵收当中,主动权全都由自己掌控。

他明白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布势运子都是在棋盘上的体现。

就好比两军作战,只有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以及通盘考虑就能战胜敌人。

爷爷要他记住,下棋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需要专心致志,切不可一心二用。

孙武把祖父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平时,他除了看书、习武,一有时间就琢磨棋艺,孙武的棋艺不断进步。

正是因为孙武能这样勤观察、善思考,以及刻苦钻研,他后来才有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2)酷爱读书,满腹经纶

他特别喜欢听故事。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

除了听故事,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

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

孙家有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

孙武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

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孙武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很小的时候,便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文韬武略,远近闻名。

02、受良好教育,尤其喜欢射、御

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庠序”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当时,“五教”、“六学”是“庠序”的主修课程。

“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


少年孙武天资聪明,对那些艰涩繁杂的“五教”以及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看三两遍就能熟记于心。

往往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读,他早已记熟,跑到外面玩去了。

久而久之,老师感觉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赋,将来必成大器。于是教育孙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的“射”和“御”。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孙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

孙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快,孙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15岁的时候,全部结束了在“庠序”的课程,以每门功课全优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孙武参加了严格的“五射”、“五御”技能强化训练,领悟到了“射”和“御”的精髓。

经过一年的严格训练,在最后的挑选赛中,孙武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个人第一名。

03、射、御比赛崭露头角,得到田穰苴赏识

并且代表莒邑参加了九月在齐都临淄城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射、御逐赛。

校军场四周布满甲兵,个个手执戈矛,盔明甲亮,英姿威严。

点将台上,齐景公端坐在正中,文武大臣列立两旁。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采用淘汰赛,进行一一角逐。

选手们熟练的技术和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齐景公及文武大臣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孙武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射”、“御”技术,最后淘汰了所有的选手,获得了第一名。

孙武在场上的一举一动,引起坐在景公旁边田穰苴将军的极大关注。

田穰苴顿感到这个侄子将来前途无量。比赛结束后,田穰苴派人把孙武叫到了自己的司马府。

叔侄二人促膝长谈,无话不说。从谈话中,田穰苴看出孙武志向远大,拿出自己写的《司马穰苴兵法》送给了孙武。

孙武见叔父对自己如此器重,自是从内心感激不尽。辞别叔父田穰苴,孙武捧着简书看了一夜。

简书中“以战止战”、“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战争理论,深深触动了孙武的内心,使孙武初步领悟到了战争的禅机。

04、而立之年游历天下,著成《孙子兵法》

孙武在21岁的时候,就开始有目的地对历史古战场进行考察调研,观看地形,实地勘察,为写作《孙子兵法》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他在23岁时就开始为写《孙子兵法》进行构思和准备。他经过了长达7年的准备,才在30岁时潜下心来完成了这部传世之著。

孙武闭门谢客,潜心著述。他夜以继日地翻阅资料,废寝忘食地伏案书写。

他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包括平时的考察日记,心得体会等,一一进行归类、整理、排序、编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春去秋来,寒往暑至,《孙子兵法》的框架和主要思想形成了。后来经过无数次修改,一部鸿篇巨制终于在孙武的手中诞生了。

05、避乱投奔吴国,与伍子胥相识相知

齐国的政坛却因四大家族争斗不已而变得风云诡谲。

而叔父辈的军事家田穰苴受到排斥并含恨离世,更让孙武感觉在齐国难以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

大约在齐国“四姓之乱”爆发之际,孙武悄然离开了齐国,辗转来到了新兴的吴国。

当时的吴国,公子光通过要离刺杀了吴王僚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阖闾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招贤纳士,任用贤能,使吴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

孙武到达吴国后,没有急于寻求步入仕途,而是隐居下来,一面研究军事,潜心著述,一面冷静地观察着形势的发展。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来自楚国且已得到吴王重用的伍子胥,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且志趣相投,遂成为挚友。

伍子胥对孙武的军事才华深感佩服,于是多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史称“伍员七荐”,终于打动了吴王。

公元前512年的一天,孙武带着自己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阖闾每读一篇,都啧啧称善。

君臣二人又纵论天下形势,特别提到了潜在敌国——晋国各大家族势力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孙武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06、孙武成功训练宫女,被封大将军

阖闾为孙武深厚的理论功底所折服,也惊叹于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但依然担心来自异国的年轻人,能否真正能担负起振兴吴国的重任。

吴王为了试探孙武的才干,他便出了一个刁钻的难题:让孙武训练宫女成为战士。

吴王对孙武说道:“先生写的兵法惊世骇俗,本王非常佩服。

却不知先生有没有将自己所著兵法用于实践,你能不能演练一番?”

"孙武答曰:“谨遵大王之命。”阖闾笑说:“宫内是祥和之地,不适于动刀动枪,本王就让先生操练一下宫内的妇女吧。

"随后,阖闾将由两位妃子带队的100多位妇女交由孙武操练。

孙武领命后,将宫女们集中在宽敞之地,将她们分为两个队列,任命阖闾的两位妃子为两队队长。

让她们全副武装起来,准备开始操练,训练开始之前,孙武向她们说道:

“训练的时候,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我让你们向左,就不能向右,如若不听,定以军法处置。"

起初宫女们并不把孙武当回事,阖闾的两个妃子也觉得这只不过是君王和她们开玩笑。

训练过程中,宫女们一会儿伸伸懒腰,一会儿打个哈欠,一副慵懒的模样。

孙武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大怒,向她们说道:"军令如山,我下达命令后你们却视为儿戏,实在罪不可赦,尤其是两位带头队长,该当死罪。”

言罢,就要命士兵将两位妃子拉出队列行刑。两位妃子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向阖闾求情。

阖闾也大吃一惊,便向孙武说道:"本王已经不再质疑将军的实战能力了,你就此住手吧,要是杀了她们,本王将食不知味。”

孙武答说:"臣已经被大王封为将军,将在军中,王命有所不受,请大王恕罪。”

言罢,就命士兵将两位妃子杀死。接着重新选了两名队长,再次开始军事训练。

宫女们见孙武处死两位妃子,个个吓得竖起耳朵,遵从孙武的每一道命令。

一时间,整个训练场地,再无嬉戏之声,而是整齐划一的军姿。孙武向阖闾说:"臣已经完成此次队伍操练,请大王检阅。”

阔闾亲眼看到这一切,哪里还会对孙武的能力有所怀疑,便封其为大将军。

07、柏举之战,辅佐吴王大败楚国

公元前512年,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舒国,吴王准备大规模攻楚,孙武认为“民劳,未可。”请再等待。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

1)分师扰楚,消耗楚军力量

并实施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取得与楚争雄的主动权。

于是,吴国开始了一系列“疲楚误楚”的行动:吴军分为三支,更番出击,袭扰楚国。

每当楚军大规模集结应战时,吴军便主动撤离,而不与之决战。如此,一军方归,一军又起,搞得楚军东奔西走,疲于奔命。

这一措施实行了六年之久,不但使楚国耽误农时,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楚军造成了严重的错觉,

认为吴军不过是骚扰而已,从而忽略了其背后真实的意图。

2)利用唐蔡和楚国矛盾,出其不意击败楚军

公元前506年,楚不顾国力衰落、人心不稳的现实,继续穷兵黩武,于秋天出动大军围攻蔡国。

蔡国向晋国求援未果,转而向吴国求救,并主动送太子为人质,以示抗楚决心。

同时,唐国也因不满楚国的欺凌,倒向吴国。吴国君臣期盼已久的伐楚良机,终于来临了。

孙武等人协助阖闾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即是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汭舍舟登陆。

再乘楚军北部边境守备薄弱的空隙,从著名的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直插汉水。

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达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

楚国大将囊瓦早知吴军将会来攻,早已做好迎战准备,将大军布置在西部边境,静侍吴军来犯,一举击灭吴军。

可是他万万没料到吴军从北部攻入,慌忙率军前往抵挡。

囊瓦率楚国大军星夜兼程,终于在柏举迎上攻来的吴军,随之两军形成对峙局面。

楚国大将沈尹戍向囊瓦说道:“吴军来势汹汹,如果我军与其正面硬战,很难获胜。

末将愿率领部分军队悄悄绕至吴军背后,与大将军的主力部队形成对吴军的合围,

然后再与大将军同时向吴军发动攻击,届时必能大获全胜。"

沈尹戍建议无疑是正确的,可囊瓦非但不听,还主动率大军向吴军攻去。

吴军大将孙武见楚军来攻,十分欣喜,立即采取"且战且退"计策,把他们引入埋伏圈,大败楚军。先后与楚军五次交锋,均获得了胜利。

囊瓦见楚军屡战屡败,心中害怕不已,不敢再与吴军作战,率领残兵回撤。

孙武得知后,命令全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克楚都郢,给楚军以重创。

后来,楚国君王向秦国求救,秦哀公率军攻吴,恰逢阖闾弟夫概反叛,阖闾这才率兵撤出郢都。

柏举之战,孙武率领的三万齐军战胜了楚军二十万大军,孙武以少胜多显示杰出的军事才能。

此战之后,吴国取代楚国,吴王成为中原新的霸主。

08、辅佐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过了几年,吴王阖闾又率军攻打齐国和晋国,孙武依然为大将军,全权负责指挥军队作战,每次作战都取得了胜利。

吴国从此强盛起来,开始了讨伐越国的战争,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阖闾受伤不久病死。

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公元前494 年春天,越王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

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在黑暗的夜幕中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

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残兵败将跑到会稽山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

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09、吴王夫差沉迷酒色,孙武隐退著书

吴国经过一系列战争后,国力昌盛,吴王阖闾开始骄傲自满,日夜沉溺于酒色,生活越来越糜烂。

孙武曾劝其收敛,阖闾却听不进劝解。对此,孙武感到非常失望。

孙武于公元前503年以回齐国探亲为由,向阖闾告假,告别好友伍子胥,隐于山林,继续修改《孙子兵法》。

此书中,第一次概括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并将战斗中的矛盾双方敌我、众寡、虚实、攻守、进退关系做了全面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战斗方法。

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