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个人资料(追忆“一代宗师”梅兰芳)
残春倦眼,
容易花前换。
萼绿华来芳晼晚,
消得闲情诗卷。
天风一串珠喉,
江山为祓清愁。
家世羽衣法曲,
不成凝碧池头。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梅派京剧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勤学苦练铸经典
儿时学戏,都说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
他的第一位师傅名叫朱小霞,是一位略显刻板的老师。
当梅兰芳面对最基本的唱段的开头几句,怎么学都不能上口的时候,朱师傅气得撂挑子不干了,并扔给梅兰芳一句话:“祖师爷没赏你这口饭吃!”
之后,梅兰芳大哭一场,并暗下决心,非要吃祖师爷这碗饭不可。
后来,在跟着其他老师学艺的时候,不管再苦再难,梅兰芳都咬牙坚持。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正是这份笨拙的苦学精神,使他成为比女人还美丽的男人。
著名戏剧家田汉曾说 “梅兰芳是一座艺术的宝山”,这座宝山是勤学苦练铸就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不断进取,为新时代的戏曲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艺术大师的多重身份
陈毅曾说:“人无完人,可是梅兰芳是我们中国的一代完人。”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对梅兰芳一生高度而准确的概括。
他的一生,是从畹华到梅兰芳的惊艳转身,更是众人口中的梅先生、梅郎、梅博士、梅老板、梅院长……
阶段不同,称呼不同,唯一不变的是他温润的气质,翩然完成自身的艺术追求,也引领和见证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时代走向。
京剧大师不仅戏好,书画造诣也是让人惊叹。
梅兰芳与书画之渊源很深。他曾向名画家王梦白学习绘画,后来又相继拜师齐白石、陈半丁、姚茫父等诸位绘画大师,其作品清丽秀雅、神形兼备,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梅兰芳对书法也下过大功夫。他的书法则以行楷书为主,小楷尤精,直追二王《乐毅论》《黄庭经》《十三行》等魏晋经典古风,可见眼界颇高。
能屈能伸 德艺双馨
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不仅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更以其“君子人格”成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代表。
梅兰芳大师是把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世界的先驱,他促进了中国戏剧和文化的国际交流。
1919年梅兰芳第一次去日本,当时就出现了“万人空巷看梅郎”的场面。1924年,日本一个很有名的剧场地震后重建落成,邀请了包括日本国内的、国外的许多剧团演出庆祝。
这也是梅兰芳第二次出访日本演出,得到的评价是——来了这么多的剧团,水平最高的是梅兰芳。
1930年梅兰芳出访美国、1935年出访苏联,这两次演出应该说是中国最高水平的京剧艺术第一次向西方展示。尤其他在美国的演出,热烈的反响、轰动的效应,也是中国的戏剧第一次得到了西方戏剧界的承认和肯定。
梅兰芳的出访使中国的戏曲跻身于世界之林,同时也使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在日本侵略中国后,为了避免被日本人喊去唱戏,梅兰芳无奈地蓄起了胡须,并且要改掉每天吊嗓的习惯。
可想而知,一个把唱戏融入进生命的人要硬生生把这些割舍掉究竟会有多么的难过。
然而最让人揪心的还不是这些,为了推脱掉那些日本人的邀约,对疫苗过敏的他竟然请医生给自己连打三针,制造出发烧的病状。
当医生看到他的病态不忍再打的时候,他仍然执意要打,差点因此而丧了命。
丰子恺曾感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梅兰芳便是如此无疑,为了内心的坚守从没有在意过身心受伤;另一方面,他还要解决戏班里所有人的生存问题。
入不敷出时,梅兰芳不得不靠画画,卖古董来为生。
有人说,梅兰芳是一个温柔的抵抗者。
梅兰芳用自己执着的行为和坚定的信念,维护着挚爱的戏曲。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