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是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推行了一系列变法,试图改变北宋贫弱状况。其文学成就也颇高。可王安石这个人啊,他对个人卫生似乎不太在意呢。他常常长时间不洗澡,身上都有异味了。有一次,他的朋友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商量着怎么劝他洗洗澡。他们想了个办法,在王安石和他们一起聚会的时候,
可王安石太自信了,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变法会有问题。变法受到自上而下的抵制,大量反对的声音让他操之过急。他只认定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之后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王安石深知百姓疾苦,所提出的变法措施都
王安石变法,早有些审美疲劳。近读崔铭的《王安石传》,印象更深是王安石的晚年。王安石的外号叫“拗相公”。拗,指一个人的性格固执,不随和,不驯顺。王安石很诗性,情绪化。工作也如此,动不动发脾气,固执已见,对神宗皇帝也不肯轻易退让,还动不动甩手不干,递辞职书。偏偏王安石又很有事业心,且很能干。1058年王
卧薪尝胆背后的残忍当年越王勾践为了报仇,他出口给吴国的稻种都是煮熟了的,吴国看到稻种很饱满就很高兴,其实就是煮过的,结果吴国的农民拿去种,颗粒无收,引发了大饥荒。而且最后胜利了以后,可以说是心理变态了,你想他受多少苦,十年卧薪尝胆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了,就是为了他当年的那个复仇,和他出人头地,这些
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统治越国的时代。当时,越国与邻国吴国相峙已久,关系紧张。吴国王闾丘归怀心怀不轨,企图侵略越国,以图夺取越国的土地和资源。面对吴国的威胁,越王勾践决定采取一种非常规的战略来应对。他决定卧薪尝胆,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激发士气,为后续的抵抗战做好准备。于是,越王勾践下令,
人物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
王安石:一个不一样的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你可能听过他的名字,也可能读过他的诗词,但你真的了解他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王安石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文人,变成一个改变了北宋历史的变法家的。从临川到东京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他的家族是当地
越王勾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瞩目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波折与奋斗。作为越国的君主,勾践经历了从失败到复兴的过程,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智慧与勇气,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命运。一、勾践的早年与越国的背景越国位于今浙江一带,在春秋时期与吴国相邻。越国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吴国则是一个实力强大的敌国
越王勾践,够狠,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卧没卧薪不清楚,因为史书没有记载,但尝胆确有其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如果说吴国起源于周武王的两个兄长,好歹还与周朝搭上了关系,越国就更不堪了。相传越国的祖先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也就是说夏商周近两千年的迭代更替跟越国没有任何关系。这存在感在春秋霸主的时代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忍辱负重,重振雄风,使越国作战的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其典故更是被国人誉为学习的典范。然而,在卧薪尝胆的另一面,勾结为何有着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负面评价?他在君子和小人之间又有着哪些争议?春秋时期处境争霸,吴国和越国成了他们的拉拢对象。吴王阖闾执政时期,通过吴子胥和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