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五霸,古代有多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源于《史记索隐》,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其中宋襄公及其代表的宋国,无疑是实力最弱的一个霸主。问题在于,实力如此之弱的宋国,疆域、人口、国力等都远不如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燕国,甚至连鲁国都不如,那么宋襄公为何生出争霸之心,又凭什么争夺下霸
从前知道管仲,是从管鲍之交开始的。关注“杨博读史”的朋友们一定看过之前发表的《为什么山东叫齐鲁大地,而不是鲁齐大地?》一文中,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情已经介绍了。最终,齐桓公和管仲这对君臣共同创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管仲有管仲的毛病。他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贪。一是
管仲纪念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一个落魄盐贩的逆袭“管仲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职场生涯很不如意。他到海滨贩盐经商,经常背着货物四处游走,非常辛苦,可是依然没有摆脱潦倒、拮据的困境。他参过军,多次上战场,也表现一般。他多次入仕,每次都被‘炒鱿鱼’。”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子学刊
当时天下尚未实现大一统,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权夺利,或是结盟,或是发动战争,最终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统治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便会迎来举国倾覆的命运。其中,齐桓公便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齐桓公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赫赫有名,堪称一代霸主,其统治下的齐
孔子曾对春秋时齐国的一代贤相管仲有过这样的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怕是会被蛮夷征服而变成被发左衽的装扮了。管仲因此在后世被誉为“华夏文明保护者”。西周王朝灭亡于犬戎之手,到了春秋时代华夏周边已是夷狄环绕:西有犬戎、茅津、大荔、义渠、绵诸;南有荆楚、卢
前言说起管仲,很多朋友可能听到的都是一些负面形象,比如和好朋友一起做生意,自己不出力却要拿大头;比如打仗的时候贪生怕死率先逃跑等等。可历史上的管仲,真的如此不堪吗?千古第一相,萧何、诸葛所不及恰恰相反,管仲虽然做了很多不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的事,但瑕不掩瑜,这些一点都不能掩盖他天才般卓绝的才能。甚至在
说起像神仙打架般的春秋战国史,大家马上就会想到那些驰骋疆场的大将、势不可挡的军队和运筹帷幄的谋士,而如果一个国家能有一个有大才的谋士助阵,无异于如虎添翼,要说谁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才能最强的谋士,那一定是“华夏第一相”管仲,他曾经只用一件衣服,便灭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华夏第一相管仲那管仲是怎么做到的呢?
与许多伟人不同,管仲的“伟大”属于后天。管仲的童年是平淡而又乏味的,他没有让过梨,没有砸过缸,更没有称过大象,他唯一做过的就是给大户人家放过马。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他很早就承担起了养家的重责,管仲幼时给人放马,长大后与好友鲍叔牙一同做过小买卖,还当过兵,上过战场。或许真的像子曾经曰的那样:天将降
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常埋天下才。 这是明代诗人、临淄知县毛维驺登临牛山,瞻仰管仲墓时所作的一首古诗。诗中这位深埋牛山,经历了从“车槛灾”到“一匡霸业”的“天下才”就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他是如何从囚徒一步登天,登上宰相之位的呢?这还得从管仲的从政之初说起。
如今,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淄博,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烧烤局”。近两年,淄博真切经历了流量为城市带来的聚光灯效应。两千年前,淄博曾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彼时齐国国力强盛,都城临淄拥有海内无出其右的繁盛。临淄在春秋后期到战国后期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城,被誉为“海内名都”“东方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