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空气清新,景色明亮,又到了清明节。 一大早,山西介休市的杜国华一家四口就出发去扫墓,带来了一个燕子形状的白面馍馍。 这是清明节前两天蒸的。 除了在家祭祀吃之外,杜国华还用柳条把飞燕包子串起来挂在门楣上。 “这叫‘子推岩’。”杜国华家族制作的《子推岩》。“‘子推燕’是我们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食
揭秘你不知道的“寒食节”!一个被人遗忘的古老节日介子推与寒食节:一个关于忠诚、傲骨和遗忘的故事风,卷起绵山枯黄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诉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介子推,一个被历史的尘埃渐渐掩埋的名字,却与一个我们几乎遗忘的节日——寒食节,紧紧相连。故事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是一个动荡不安
又到清明节,今年局限于疫情,无法祭祖。说到清明节就会想到寒食节,那么这两个日子有什么关系呢?话说春秋的时候,晋献公晚年的时候宠幸骊姬,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国君,就进献谗言,让晋献公的儿子申生、重耳离开国都。晋献公听从了骊姬的谗言,就让各位公子分守各地。晋献公十一年时,骊姬开始了她的迫害计划,
«——【·前言·】——»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食节”它有一项独特的节俗就是禁烟火、吃冷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种习俗?要研究寒食节,这一问题就无法回避,但在老百姓中,两千年来,流传最广的说法依然是介子推说,即为了纪念介子推火焚绵山才禁烟火、吃冷食,并由此形成寒食节。到了近代,一些历史学者和民俗学者对
介子推是春秋之际晋文公重耳为公子之时的属臣。公元前655 年,晋国内乱,重耳出逃,流亡他国,介子推随从重耳度过了 19 个春秋,历尽颠沛流离、艰辛危困。一次,重耳在亡途流中粮尽食绝,饥饿难忍,介子推毅然从自己大腿上割肉一块,给重耳充饥,真可谓是一位忠心耿耿、以身报主的良臣。然而,重耳回国继位后大封有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名臣,是中华文化忠义精神的一个缩影。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忠臣,留下了很多经典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割股奉君”“割股充饥”“辞官不言禄”“功成身退”等。介子推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其墓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介公祠之上一圆形山丘。对于介子推
六十二岁的晋文公重耳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曾经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之久,介子推就是在这漫长的逃亡生涯中,一直紧随重耳左右并辅佐他的忠臣之一。晋文公逃亡初期境遇惨不忍睹。先是被其父晋献公派人追杀,随后又面临亲兄弟晋惠公派人暗杀的危险。在艰苦的逃亡路上,重耳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卫国境内,重耳饿的实在受
狐偃,出身晋国公族,大夫狐突之子,公子重耳的舅舅,晋文公的五友之一,是未来成就了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从小开始就悉心培养重耳,再到被迫流亡时的不离不弃,甚至毅然牺牲自己的父亲只为了辅佐重耳,狐偃是如何助力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呢?一、朝夕相处,骊姬之乱“晋初治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晋国毗邻戎人,在西周前期
春秋三杰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于主,伍子胥爱于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介子推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
文 介子推的历史及现实意义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世尊称为介子,进入诸子百家的行列。介子推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较少,因为他长期跟随晋国公子重耳转战于各诸侯国长达一十九年,周朝《春秋》对重耳逃亡都不多记载,其手下人等情况记载更少。现仅存于《左传》有重耳君臣的部分零星资料。介子推生年不详,卒年按晋文公重耳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