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文学上成就极大,诗文俱佳。他师事欧阳修,并深得其赏识,精通经史,学养深厚。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六年,曾巩曾任知齐州(今济南)军州事。在济南居官期间,他“无忘夙夜,勉尽疲驽”,推行王安石的保甲法,惩治恶霸,抑制豪强,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使齐州出
彭渊材是北宋知名的音乐家,这个人有意思,称自己平生有五恨,而被张爱玲引用的海棠无香就是其一。至于鲥鱼多骨、金橘太酸、莼菜性冷,这些都无可厚非,唯其第五恨“曾子固不能诗”,我却不能苟同。曾巩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著称,因其文笔独特,深得欧阳修赏识并成为他的得意门生。可是,曾巩虽不善诗词,但
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都当过官,谁的官最大?下面进行分析:韩愈(768——824),最高官职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约等于现在的副国级。柳宗元(773——819),最高官职为柳州刺史,唐代中后期,由于节度使的出现,州刺史权力下降,约等于现在的正厅级。欧阳修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好藏书,珍藏古籍达两万余册,收集篆刻500卷,名为《金石录》。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累官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诸州,所至多有政绩。神宗元丰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节用为理财之
曾巩知齐州期间,欧阳修的仕宦生涯和生命历程发生了很大的转折——致仕和去世。对曾巩来说,欧阳修是伯乐、是恩师,在政治、思想以及文学上均对他影响极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欧阳修是曾巩精神上的人生导师。这一时期,两人多有书信往来,不仅交流对既往政治事件的意见,曾巩也会谈及齐州的治理经验。文风深受欧阳修的指点
唐人贺知章咏柳树,盛赞其袅娜多姿,源自春风的细心剪裁,构想出如诗如画的春日。北宋曾巩咏柳树,勾勒出在狂风中肆意乱舞的柳树形象,说是吟咏,实则是贬低和嘲讽。曾巩画像宋神宗熙宁五年的春天,曾巩在山东济南任知州,王安石变法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曾巩虽与王安石交情深厚,但并未参与变法细节,只是在目睹某些地方官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战争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夺,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宋楚之争无疑是这段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旌旗猎猎、战鼓隆隆的年代,去探寻宋楚两国在泓水之滨的那场传奇之战。话说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五公子
历史中对春秋五霸有多种说法,但不论哪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很多人认为宋襄公不配五霸之名,虽有争霸的野心,但没有称霸的实力,与楚兵战于
诗歌创作追求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各种修辞手段。但是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由于作者的身世经历不同,也会让诗人们在立意、选材和炼字造句等方面风格各异。有些名作气势磅礴,充满浪漫情怀;有些 佳 篇清婉秀丽,尽显婉约风尚。但也有一些诗人喜欢采用俚语民谣,却显得很接地气。下面介绍曾巩很生动的七律,熔铸了俗语谣谚,不
提到秦晋之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历史来历,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秦国和晋国都是十分强大的国家,秦晋之好指的是两国之间的联姻,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可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作为西方大国的秦国,一直想东进,而作为中原强国的晋国,就成了秦国面临的最大障碍。同样晋国想要进一步扩张,也有几个选择,东方的齐国和晋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