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人网 手机版
首页 > 人物百科 >

名家小传黄炎培 为国为民不断探索

时间:2024-10-09 09:42:19

黄炎培,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者。

黄炎培出生于国家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极为痛苦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黄炎培有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撷取其中片段讲述一下。

青年黄炎培

江南才子 居乡授业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出生于上海沙县城一小知识分子家庭。黄炎培之父初以乡间塾师身份谋生,后外出做督抚幕僚。黄炎培之母为富绅孟荫余之女,知书识礼。

黄炎培6岁随母识字,后入外祖家东野草堂学习。在草堂,黄炎培广览群书,旧学根底由是坚实。1898年,黄炎培中取秀才,三年后又中乡试举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才子。

黄炎培书法

1901年,黄炎培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是近代著名的洋务官僚盛宣怀所创办。从此,黄炎培得以抛弃旧文化,接受新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黄炎培所在特班的中文总教习是蔡元培。

上海南洋公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的前身)

1902年11月,南洋公学爆发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学潮,在蔡元培和其他教员的带领下,学生们集体退学,以抗议校方开除无辜学生。黄炎培遵从蔡元培离校后办校以唤起民众的教诲,回乡开始从事教育救国实践。

黄炎培和志同道合之士将川沙原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县第一所公立小学”。他与堂兄黄洪培创办开群女学,开启浦东兴办女子教育之新风。他后应浦东建筑业资本家杨斯盛的邀请,先后创办了光明小学和浦东中学,成为江苏教育界的知名人物。

观澜小学门口的黄炎培手迹:"观澜小学"

教学上,黄炎培别具一格,除正常教授文化课外,还举行游戏、竞赛以及演讲活动,借以开通思想、开启新智、开化风气。所有这些,冲击了地方封建势力的思想营垒和文化阵地。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

近代中国各种教育思想前后相继、波涌浪叠地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职业教育浪潮下,黄炎培于1915年,正式提出提倡职业教育的主张。

1917年,在此基础上,黄炎培又先后考察了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教育和社会状况,这使他对职业教育有了更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他研究、推广、兴办职业教育的决心。在各地教育界和实业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黄炎培在上海建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黄炎培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可以说,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

黄炎培在中华职业学校调研

黄炎培创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根据普遍实用工种,开设了木工、铁工、珐琅、纽扣等科。

他还亲自制定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办学方针和“敬业乐群”的校训。学生半工半读,一边学习一边做工,一边出售自己制造的产品。

各种类型的职业学校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推动下,在黄炎培等人的倡导下,越办越多,也为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职业教育是黄炎培整个“教育救国”宏愿的重要组成部分。

“窑洞对”

1945年7月4日下午,在毛泽东所住的窑洞里,黄炎培与毛泽东留下了一段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著名对话,人称“窑洞对”。

国家一级美术师孙戈画作《窑洞对》

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

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 一步步扩大,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听了他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5年7月,毛泽东与访问延安的黄炎培亲切交谈

黄炎培与毛泽东的这段对话,甚至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这次“窑洞对”也成为黄炎培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曲折历程中的转折点。

这次延安之行,使年近七旬的黄炎培的感情天平倾向于毛泽东。延安之行后,黄炎培发表了《延安归来》,分为“延安归来答客问”与延安五天日记两部分,回忆了他访问中的所见所闻。

黄炎培与家人

黄炎培为什么如此直言,除了对延安的参观考察外,还有一个故事。

一首诗

1938年,重庆的文艺家们常常举办专场演出或个人作品展览。沈钧儒的三儿子沈叔羊在夫子池的“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展览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其中一幅画取名为《岁朝图》,画中有腊梅、天竺子、花生、黄豆芽,还有一瓶茅台酒。

沈钧儒

黄炎培是沈钧儒的好朋友,因此前往参观。他在《岁朝图》上看到茅台酒,回想起早年上海报纸报道过红军长征过贵州占领茅台镇,战士们在酒池边以酒疗伤的故事,就对沈叔羊说:“叔羊啊,我想在你的画上题写一首诗,你同意不同意啊!”,沈叔羊当即欣然答应。黄炎培思索片刻,提笔写下一首七绝:喧传有人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中共南方局也十分重视重庆文艺界的动向,工作人员去看沈叔羊的画展,回来便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立即指示工作人员,带钱去买下这幅画,并说这幅画联系到两位重要民主人士,说不定今后可能有用。

1945年夏,黄炎培与其他五名参政员一起飞赴延安访问。毛泽东率领在延安的几乎所有中共领导,赴机场迎接黄炎培一行。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令黄炎培感动。然而更令他动容的是,当他走进毛泽东的会客室,第一眼就看见了《岁朝图》,看见了自己的题诗。黄炎培明白,共产党人真是拿他当朋友的。所以,这也是黄炎培直言著名的“周期率”的原因之一。

1957年,毛泽东和黄炎培亲切交谈

中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陈叔通。

打破“一生拒不做官”的誓言

黄炎培曾立下誓言“一生拒不做官”。

北洋政府曾两次邀请黄炎培为教育总长,黄炎培言辞拒绝。袁世凯曾无奈地说黄炎培:“与官不做,遇事生风。”蒋介石也曾一再拉黄炎培做官,他都恪守“不为官吏”的原则,坚持不就。黄炎培曾作诗《吾心》 以表心迹:

老叩吾心矩或违,十年回首只无衣。

立身不管人推挽,铄口宁愁众是非。

渊静被驱鱼忍逝,巢空犹恋燕知归。

谁仁谁暴终须问,那许西山托采薇。

黄炎培书札

新中国成立后,年逾古稀的黄炎培却做起了官。这是为何?

1950年,当黄炎培的儿子黄大能问起这个问题时,黄炎培答道:“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入污泥,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黄炎培改变了一生“拒不做官”的初衷,欣然从政。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黄炎培为新中国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炎培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上讲话

结语

以黄炎培为票面的邮票

黄炎培早年立志教育救国,他秉持着爱国的初心,通过办学校,倡导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等活动为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勇于探索,锲而不舍。他在教育救国实践中所创办的事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的至今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黄炎培在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和政治活动。

黄炎培政治思想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但不管有怎样的演变,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救国。

黄炎培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不断的探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河北共产党网,《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7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黄炎培(1878-1965),字韧之,又字任之,号楚南,别号抱一。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师从蔡元培。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抨击学校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力主学以致用。191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力谋推广和改良职业教育。1925年,明确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将工作重心由学校转向社会,由学龄儿童、青年转向成人,由城市转向农村,进而提出“政教合一”方针。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参与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